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影评 > 电影《三少爷的剑》怎么样

  (文/明风)昨天看完《三少爷的剑》,作为一个武侠迷,在笑过喷过之后,切实地感受到阵阵悲凉。武侠这两个字,或许已经承载了太多,也蒙上了怀旧的色彩,每次有点风吹草动,都是祭出金庸或古龙乃至梁羽生、温瑞安的大名,很少有人会写个原创武侠的本子,可他们大多数人对成名作品的改编,都只是停留在做出好看的布景、特效、美术,丝毫没有对“武侠”精神内核更深一层的思考。

 

  就像这次《三少爷的剑》,好不容易营造出一点氛围,立刻就被造作的台词和狭窄的格局、糟糕的表演毁了,到头来难免给人一种“就为了这点破事”的憋屈感。这还是那个让人唏嘘不已、魂牵梦萦的江湖吗?感受不到尔冬升对武侠有爱,作为古龙的书迷,我可以肯定古龙喜欢表达的主题,绝对不是尔冬升在这部电影里“领悟”的那些。
 

  都说香港导演吃老本,我不想这么认为,可是今年看的《危城》(陈木胜)和这部,都让我觉得此言不虚,别提进步,他们离自己曾经的美好也越来越远。《危城》是原创剧本,也打着武侠的旗号,可是主题之幼稚、故事之简单,和《三少爷的剑》可以交流一下感情,尤其是对于为什么热衷于打造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村民形象,想必两部都很有发言权。
 

  说回武侠这个词,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思考出自己的路,而不是每次都是拙劣的模仿,这才是写武侠、拍武侠的重点,现在是什么?一失败就感慨这个类别已经过时,观众不爱看,这很不负责任。金庸古龙他们为什么能被奉为经典?不仅仅是热闹的故事本身,而是每部作品里都有他们的思考。金庸的侠简言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很传统的侠(当然,《鹿鼎记》这种后期作品就不提了,此时金庸已经开始反侠),他把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再往这上面走无非是得个学金庸的名号,就像《三少爷的剑》电影一开始那些看客把燕十三误认成谢晓峰一样。
 

  古龙为什么能和金庸齐名,不是因为学他,而是因为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虽然看上去,大家都有各种门派,有各种阴谋,有各种历险,但这些都是皮毛,并不是有了这些,就是武侠了!真正奠定他俩不一样的是人物的核心和表达的主题,古龙的侠很少会有金庸的侠那种责任感,他关注的是这些江湖人的个人命运,他们有很多小毛病,行事很随性很自我,很少会把行侠仗义挂在嘴边——而这也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古龙精神的原因,它居然让主角说出“行侠仗义、整顿江湖”这种话,你以为你是纪委?
 

  如果只是想借古龙的名头,讲自己对武侠的思考(为什么不能放过他呢?就因为你们是熟人?),我也能理解,但整部电影有什么思考?空有自我放逐和自我救赎的主题,然而既没有深挖,也没有得到解决,最可怕的是,这些悬而未决的命题完全沦为谢晓峰和慕容秋荻之间的私人情感纠葛,只能让慕容秋荻死翘翘来给个结果了,最后谢晓峰带着新欢逍遥江湖?这叫什么事儿?!为什么我会喜欢武侠喜欢江湖?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快意恩仇,打打杀杀,这些也是许多人不喜欢武侠、对武侠嗤之以鼻的原因之一。
 

  可是武侠吸引我的是什么呢?是每一个作者通过一个个江湖人物体现出来对人生的看法,在万千故事里触摸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他们虽然生活在别处,却并不意味着快意恩仇,依然有必须面对的内心矛盾,是用剑无法解决,而只能自行寻找的。他们寻找的答案,即是作者写这些故事的中心,作者只有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索投入到故事中,这个故事才有了灵魂,它才可以和千千万万的读者发生联系产生共鸣,而后每个人才能解读出他们心中的那一片江湖。如果没有这类思考,那武侠就只有暴力和狗血而已。
 

  所以虽然看的时候这部电影戳了我很多笑点,但是我内心只能给它一个评价:你们根本不懂武侠。武侠式微已经不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现实,但我仍然心有期盼,期待有人能拍出好看的武侠电影,毕竟武侠小说还有人在写,还有我这样的人爱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