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三)爱情不止于一种姿势。它或如烟花璀璨的绚丽,或如经久不厌的缠绵,或润物无声,藏匿于空气,变成了悄然永恒的秘密。电影中的爱情常常止步在一个瞬间,展示出它的某一面。《灿烂人生》里的爱情沉稳而又炽热;《爱在黎明破晓前》表现了爱情的乍见之欢;《朗读者》里的爱情羞耻而沉重。在《爱乐之城》里,则演绎了爱情中的另一种姿势,它真实而又梦幻,压抑而又充盈,平凡而又伟大。
在观看《爱乐之城》之前,我曾看过高斯林和艾玛斯通搭档的另一部作品《疯狂愚蠢的爱》。在那部轻快的小情片里,这对璧人也曾斗嘴和舞蹈。当在大屏幕上看着他们于夜幕中逗趣的踢踏舞时,这对演员带来的观影气氛微妙而甜蜜。
这部剧情简单的电影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在于,它在现实和梦幻之间描绘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怀才不遇”的年轻男女三次相遇后相互吸引、彼此仰慕依赖。他们就像那些我们所了解的普通年轻人,偏拧着追逐自己的梦想,一次次被现实打击着。在将要妥协的过程中,他们对彼此支持,并最终实现了当初“不切实际”的梦想,但却失去了爱情……
这是一部本质披着魔幻和现代外衣的老电影。它反复向那些熟悉的老片子致敬,内核是黑白的,充满了复古的味道。这种味道会放慢时间的速度,催人沉静,开启内心世界和光影世界的连接。有人说,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是甜蜜而又哀伤,哀伤而又甜蜜。因为我们总能在这里找到(过往的)自己。
片名《La La Land》意为“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是指一种如梦如幻的精神状态。La La Land本身也是故事所在地LA洛杉矶的别名,无数年轻人追逐、破灭梦想的地方。和我们的北上广深如出一辙,甚至更加梦幻。
蓝紫色的夜幕,黄昏下静谧的码头,科技馆里的繁星,餐厅里钢琴键的舞蹈……影片里的每一幕场景都纯粹、绚丽,将影片打造成一个如梦境般的童话。但童话并不美好。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童话大抵来自前人的反复修饰,变成了我们喜欢的样子。当男女的梦想遇到现实的再三折磨,爱情也就变得摇摇欲坠。
我的第一次动容来自女主最后一次站在试镜前的歌唱。她用尽了每一个表情,每一分力气,唱出了自己的梦,也彻底唱尽了两个人的爱情。他们回到那个长椅上,女孩的“where are we”透着无法形容的情感克制。就连两个人离别前的表白都那么冷静,内心的波澜藏匿入碧蓝的天空。
LA的天空。
I am always love you.
I am always love you too.
当时过境迁,他们实现了各自的梦想。她路过他的酒吧,他看到她坐在台下时,高斯林那一声沙哑的“Welcome to Seb's”彻底击碎了我的心。
很多人在讨论影片最后那个“足以载入电影史的十分钟”幻想镜头。那里面是真正的童话爱情:相遇、相爱、结婚生子、实现梦想、牵着手走过一生。但是啊,爱情还有另一个姿势:不圆满、不快乐、现实得几近庸俗。但这种真实和童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才发现完美情感本身的脆弱。但这份脆弱似乎往往不被人所点破。
导演达米安在谈及拍摄《爱乐之城》的初衷时曾说:
「我想试着谈论一下:生活和艺术,梦想和现实,能怎样融合在一起。」
他遵循了生活的规律,也在电影最后保持了爱情的纯粹。命运往往如此,我们在某个时刻遇到一个人,经历、成长、改变后,向彼此投去友好的目光。一如村上春树在《1Q84》里所说“孤独一个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曾有段话:
“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爱情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