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鹿河)《一条狗的使命》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在这之前他的作品有脍炙人口的《忠犬八公》,八公漫长而执著的等待打动过很多人的心。与基于真实事件的八公不同,该电影改编自畅销小说,以狗的视角讲述了一只叫贝利的狗狗,经历了四世轮回,最终与第一个主人伊森相遇的故事。
拍摄关于动物——特别是狗狗的电影——可以说是又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只要足够的真诚,凭着众多狗奴们的感情,这类电影总会轻而易举地触动人心;不简单的是,狗的一生其实很平淡,被人豢养、汪汪叫、晒太阳、撒丫子奔跑、吃饭觅食、睡觉、和其他狗友玩耍顺便谈场恋爱、同主人互动,或者作为特殊犬为人类服务。幸运者会很平顺地、波澜不惊地度过一生,不幸者则被人遗弃、流浪、或者惨遭横死。
这样的动物题材拍成纪录片可以,但拍成电影就失之琐碎和平庸了,你必须拥有一个足够集中的故事,而像《忠犬八公》那样可以拈出一个“等待与忠诚”为主题且具有真实力量的故事委实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一条狗的使命》要讨巧地以狗的视角,以及用贝利的四世轮回、以首尾呼应的方式构成全篇的原因了。诚实地讲,《一条狗的使命》中诸多桥段都比较平淡无奇,是观众很容易猜到的套路。比如说,狗狗给主人带来了桃花运、从火海中救出主人、作为警犬因伤殉职、最后必然的分离、以及结局的重逢设定。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得理所当然,在意料之中。
《忠犬八公》是以客观的方式记录了一只狗的等待,而《一条狗的使命》是以狗的视角讲述故事。影片中有不少场景是从狗狗的角度拍摄的。以狗的视角讲述,不如说是用人类臆想中的狗的视角叙事。动画片《爱宠大机密》同样是宠物角度叙事,我看到一条很有意思的评论,大意是批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的臆想中,宠物的一生、其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都是围着人类转,而不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个体。比如说那只大BOSS兔子,因遭人抛弃而生怨愤,最后还不是由于小女孩的怀抱轻而易举地被“收编”了?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人是自恋的,况且我们印象中的宠物,“它们的整个世界,就是我们”。然而,动物不会说话,我们非常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呢?只好以狗狗的日常行为作为基础,加点想象力,替它们讲话。因此我想,适当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最后贝利悟出的“狗生意义”也不是围着人类转嘛。
为什么这类狗狗的故事能够俘获人心呢?一来在于,他们的萌态实在太治愈了!莱塞•霍尔斯道姆是我见过的最会拍狗狗的导演,狗狗的活蹦乱跳的样子、捡球的样子、扑倒主人的样子、百无聊赖的样子、眉开眼笑的样子(我真的觉得狗狗有表情),还有它们委屈、迷惑、天真无辜的小眼神,在在都被莱塞捕捉进了镜头,呈现在故事当中,令人忍俊不禁。
二来在于,狗狗与人类建立的情感链接,是那么的美好,纯粹得就像它们一清如水的眸子。作为人类驯养的第一种动物,经过数万年漫长的历史,狗狗身上早已烙下了人类的痕迹,而狗狗也在不知不觉中驯养了我们的感情。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我们的心头也不自觉地涌起一股亲切的暖流。在狗狗的(还有其他与我们建立了感情的动物)身上,我们确实能看到某种永恒纯粹的感情存在,它们是如此单纯的生命,没有城府心计,不会欺骗你,毫无保留地信任你,默默地陪伴着你。只要你需要,呼唤它们,它们就会向你飞奔而来——当然,玩得正欢,或者看到心动狗狗时,请原谅它们暂时把你晾在了一边。BBC纪录片《猫狗大战》里测试猫与狗对人的依赖程度,实验证明,在人类离开并将狗狗独自关在家中后,它们会表现得非常不安。数万年漫长的情感链接,确实使得狗狗的命运,与人类紧紧地绑缚在一起了。
所以,请关爱、善待它们,尊重它们的天性,牢记自己对它们的责任——既然你决定让这个小家伙参与你的生活,或者说,是你参与它的生命。这部片子很容易就会使养过狗的人们想起自家的狗狗。观影的过程中,我想起了我曾养过的灰灰、小黄、欢欢、猪乐,它们的生命不长,死于毒狗人的杀害。我曾经如此着迷地观察它们,与它们一起玩乐。它们活蹦乱跳的样子,快乐地如一阵风似的奔跑的样子,眼巴巴地专注地等着食物的样子,一一记在我心里。每次看到这么纯粹的生命,我觉得,似乎自己也变得简单而纯粹了。
所以啊,即使预料到电影里死别的桥段、重逢的桥段,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眶。第一次是因为难过,第二次是因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