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电视剧《择天记》如何

  (文/小东邪)这两年热播的仙侠玄幻IP剧大都有一个看似恢宏浩瀚博大完整,实则架空并相类似的世界、宇宙设定。以今年接棒霸屏的两大剧《三生三世》《择天记》为例,一个构建起“四海八荒”的上神世界(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还以为是天山童姥神功升级了),一个创造出人妖魔三族鼎立(人族又分南北,人名眼花缭乱)、漫天神功的时空。相似地,它们也都有自己成套的术语加持,在《三生三世》里主要是众神后族的各种眼花缭乱的等级名称,《择天记》里是修炼的种种大词,什么“神隐”“坐照自观”“聚星”……说是有道家味道吧也是不明觉厉。再联想去年铩羽而归的《爵迹》,更是这一简单陈俗却表面高大上模式的集大成者,什么奥汀大陆,修炼魂术,估计很多观众看完离场时也没弄明白那些王爵和使者间错综复杂的等级关系。剥下这看似高级的外衣,其实仍是相当幼稚的初级网文阶级模式。

 

  这几年最具商业价值的大IP,不外乎玄幻古装和都市言情两大类。前者又可细分为仙侠言情和修真练级两类,当然其内核基本可以概括为闯关升级+言情(一男n女或一女n男)。这当然是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决定的,2002年后幻想类小说逐渐成为网文的绝对主角,形式高度类型化,门槛降低,升级再升级成为黄金法则。2010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网络文学这个培育成熟的市场已成为各大网络公司眼中的肥肉,IP争夺战轮番上演。同时,数亿“小白”移动阅读用户的新加入使得主流网络幻想小说更加注重娱乐性。但这个阶段尚没有类型上的突破,类型题材、内容上都同质化严重,主题上的浅化,阅读/观看时爽感和代入感成为大部分受众的主要追求。
 

  2003年的《仙剑奇侠传》可谓第一部搬上屏幕的玄幻/仙侠剧,并基本奠定了此类剧种的基本模式——出身平凡却屡有奇遇最终拯救天下的少年,高贵优雅VS活泼开朗的双女主,神秘莫测的师傅和敌派,层层关卡,迷雾笼罩的身世之谜……需要注意的是,《仙剑1》、2009年的《仙剑3》及2012年的《轩辕剑之天之痕》都是游戏改编而成,真正开启网络幻想小说改编,掀起网文IP大战的也就最近两年。看看从去年到今年9部已播或正在制作中的IP大作:《锦绣未央》《三生三世》《择天记》《武动乾坤》《特工皇妃楚乔传》《海上牧云记》《醉玲珑》《簪中录》《凰权·弈天下》,其中历史幻想传奇类6部,奇幻架空类3部(《海上牧云记》似乎属于两边都靠的)。再看看这6部历史架空传奇题材,搜索一下介绍,似乎情节都高度相似——《锦绣未央》和《凰权·弈天下》都是帝王之女忍辱负重苦拼权谋最终复仇,《特工皇妃》除了女主出身较低外没有其他不同,《簪中录》加入了古代传奇如狄公探案的类型,骨子里还是与前三作如出一辙——玛丽苏大女主的奋斗史。这4部应是典型的女性网络小说,回想2016年的《女医明妃传》《云中歌》,2014的《风中传奇》,2011的《步步惊心》……情节套路相似度极高,连女主和她n个恋爱对象的人设都那么相似!我看把任意一部的女主换到另一部里,情节也完全成立。观众真的分得清楚吗?还是真的看过就忘?那么动辄花费几亿的制作费用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说是为了粉丝观众,那么是不是丢弃了国产影视制作应有的水准和特色?定位又在哪里?当然,如果是书粉,可能对其中某部会有独特的印象,但他们占电视观众的比例毕竟极小,而且他们中的重合度应该不会太高。
 

  好,上面说完了“阴”(女性频道网文为主),现在说说“阳”。《诛仙·青云志》是不是第一部男性频道玄幻小说改编剧有待考证,仅拿它和《仙剑》系列比较,豆瓣上的口碑表明,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仙剑1》8.9,《青云志1》5.2,《青云志2》4.4)。当然,你可以说《仙剑》得利于出现早,看剧成长起来的人现在回忆曾陪伴自己的古早剧都带了滤镜。但这是否也证明了如今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态度的退步?仙剑开创的玄幻剧模式得不到创新,粗制滥造的布景、动作场面和胡乱删减剧情更让人减分,这才是《青云志》口碑不佳的真正原因吧。

  “斥资5亿”的《择天记》,原小说去年荣登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网络文学榜top10”,但播出一周后并未收获理想中的火爆收视,首日勉强破1,在《人民的名义》的吊打下更显凄凉。究其原因,非书粉比如我,表示看了开头的设定觉得过于老生常谈,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也并无新意,都是以往玄幻剧或武侠剧中见惯的桥段(人魔争斗,被师傅收养,幼年与女主相识,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下山闯世界,与女主误会不相认,连第一次二人互知真相的情景都是偶像剧里用滥的慢速摄影+空中转圈,简直老梗到不忍吐槽),而许多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又显得浮夸或不合情理,比如徐长生跌入潭底见到玄霜巨龙,先是喋喋不休了一段非常僵硬官方的独白;比如徐长生一下山就巧遇被魔族公主追杀受伤的圣女徐有容,这就与徐的身份极不相符,是典型的为了制造男女主的巧遇牺牲合理性,并且极其狗血。而书粉在豆瓣、微博上的吐槽表明,制作者对剧情的任意篡改、对人物塑造和场景、特效的粗糙处理都让他们极为不满。我没有看过原著,但在书粉们眼中,《择天记》小说极为精彩,每个人物都鲜活有个性,构筑出了一个充满道家神髓的独特世界;在他们看来,编导对这部作品缺乏深入的读解和喜爱,只是将其作为和其他能挣钱、有粉丝热度的IP一样的项目草草完成,所以不可能不滥。而这似乎是众多被改编的IP的共同命运。
 

  其实想想经典武侠小说的大陆影视剧改编历程,也经历了相同的轨迹。香港TVB的金庸剧改编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在于传达出了人物的独特精髓和小说或侠气干云或缠绵蕴藉的意味,而这是简陋的布景和特效亦无法掩盖的光彩。到了大陆张纪中武侠剧时代,争议颇多,评价两极,但整体上是吃透了原著的,传达出了创作者对小说的独特理解,争议主要集中在稍慢的节奏和部分演员的选择上。到了于正染指金庸剧后,噩梦来袭,他以“武侠小说玄幻化、情感狗血化”的方针彻底使《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这样探讨政治与情感的巅峰之作沦为廉价的IP。但很不幸地,一部分青少年观众和看惯于正模式的女性观众成为了其拥趸,更加速了IP影视剧改编的急功近利。我认为于正模式对大陆IP的开发制作有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为何近几年的幻想IP剧里,人物的阶级属性明显加重了?如果说《仙剑》开创的模式是看似穷困不名一文的毛头小子在闯关成长中发现了自己神秘的身世——一般都与拯救苍生黎民有关。那么近几年的剧中,人物的身世已经从大侠之子、皇子这样的凡人飞升入神了。《择天记》里的陈长生基本上是唐僧2.0,圣后之子,当年为了平定魔族被圣后扔下祭阵,后面的人生看似是“少年独闯长安城”,其实也是隐藏在“皇n代”身份下的开挂史:跟随计道人学艺期间熟读“三千道藏”,学过龙语,堪称男版王语嫣;他身上有星辰之力,血可治百病、增功力,体味可治失眠,真真浑身都是宝!为逆天改命重回神都,重开国教学院,大朝试时决赛一步通幽成为首榜首名,在天书陵中一夜观尽前陵碑……这一看就是要扭转局势影响天下苍生了。女主徐有容,基本就是男版夜华,听听这头衔:“南方圣女”“公认最美丽的少女”……观众(非书粉)真的有观看的欲望吗?而他们口口声声要保护的“黎民苍生”又在哪里?超级英雄系列里,我们都能看到普通人的生活呢,在他们这里,“苍生”都只是一个个符号,就像以前帝王剧里的“社稷”“子民”。
 

  我明白,最初网文发展依赖的心理机制就是读者的自我代入心理,这和读武侠小说代入侠客视角,幻想仗剑走天涯是一种道理,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发展到后期,当主角光环和所谓的出身已经严重影响了类型创新、创作探索时,是已经过了吧?这里面应该也有改编创作的问题,《三生三世》的书粉告诉我,原著里的神仙分级和地位描述并不像电视剧里那般明显和强化。而小说中作者对人物身世和遭际的种种喟叹,电视剧也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观众眼中,这些剧只剩了奇遇升级再升级,感情上的遇见巧合误会再误会在一起,什么人物的悲欢统统不见。我一直以为电影、幻想类文学是造梦的机器,是为了慰藉在现实中遭到阻碍的人们。现实之中阶级分野已然如此铜墙铁壁,造梦机器里再度强化它是什么原因?除了“代入感”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年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后记中写:“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那时武侠小说尚未登大雅之堂,为许多雅文学爱好者所不齿。正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先生的不断探索,使得武侠小说的文学成就获得飞跃式提升。那么请问,在被IP捆绑的当代,幻想类网络小说/影视的飞跃式提升者在哪里?不要告诉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我不接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