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nniewow)电视剧《白鹿原》已接近尾声,白灵已经下线,现在是一个可以谈谈白灵一角的塑造得失的时候了。《白鹿原》作为一部小说,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在人的头脑中构建一个现实没有的世界,世界中的人物也是依靠读者的感悟和理解来完成的。借用莎士比亚的那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白灵这个角色上也许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个人的理解。但为什么在电视剧播出后,这个角色如此不讨喜?
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是,饰演白灵的演员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不够。《白鹿原》是一部与中国近现代五十年国史相关的作品。在这么大跨度的历史进展中,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年代和社会变迁在人物身上打下的烙印与痕迹。客观的说,本剧大部分演员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剧中白稼轩从年轻心高气傲向年老时了然于胸、岿然不动的表现,以及鹿子霖从年轻张狂到年老自私、算计、背后下手的行动,都在每一集的表演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些都十分自然又耐人寻味。
但遗憾的是,白灵一角,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转变,除了前后成熟时期之外,其余并不明显。她第一次离家上学时大喊大闹,得知赵海没有吃的欺骗他时大喊大闹,孩子死在自己臂弯中大喊大闹,抗婚不从时依旧大喊大闹。这些场景横跨人物成长中的几个关键时期,但演员表现得过于单一、死板。似乎除了喊闹,在没有别的方式展现人物心中的痛苦、纠结与成长。可以说,这些场景中演员仅仅表现了事件本身,但却没有展现每一次事件对白灵一角心灵的冲击和改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非常遗憾的地方。
《白鹿原》纪录片中展现了演员在表演背后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过程。我相信白灵这一角色也是经过众多人指导、把关而呈现出来的角色。但说实话,这种呈现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或者换言之与其他《白鹿原》演员表现能够相一致的效果。
究其原因,这恐怕与演员本身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欠缺有关。饰演白灵的演员是96年生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大三那年演的这部戏。从她的年龄和学业情况,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她饰演这一角色时,应该是欠缺实际的表演经验和相关的生活感悟的。这种经验和感悟的欠缺,导致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和单一化,展现出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的表演感。演员,其实是一个似假还真的行当,演员必须以自己为载体,将观众带到了一个场景和情境中,使其产生通感。这种通感,有时不是通过表演表达的,而更多是通过个人的生命体悟和感受传递的。
在这个意义上,观众并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演员所面对的一个有理解力,有审美见地的朋友。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是沟通和互动。应该说,饰演白灵的演员在《白鹿原》中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的,但是与她的败笔塑造相比,可谓功过相抵。出道之初,就遇到这样的历史剧,是挑战,更是成长。但愿这个演员以后能在个人感受、阅历和生命体验上多下功夫。内心丰富了,举手投足呈现出来的东西也会自然不同。
说到底,一部《白鹿原》,白灵的饰演者还是给了我们继续期待的空间。但愿她能成长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