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白夜追凶》观后感

(文/为人帅表 )前些日子,豆瓣网发起个讨论话题:优秀的刑侦剧是什么样子的?我发了一段话:“国产刑侦剧我最喜欢的还是《重案六组》,特别是第一部。案子不装B,接地气,演员演技好,尤其牛的是故事发生在北京。实名制啊……”这段话收获了不少赞,可见剧迷所见都差不太多。这个话题当然不是豆瓣网一拍脑袋发起的,实在是因为最近国产刑侦剧突然间爆发了。
    
最近有两部网剧火了,一部是优酷出品的《白夜追凶》,一部是爱奇艺出品的《无证之罪》,在豆瓣的评分上,前者达到了9.0分,这是国产剧罕见的高分,要知道超过9分的国产剧,可能两只手就数过来了。而后者的评分也达到了8.4分。除此之外,香港TVB也凑巧推出年度大戏《使徒行者2》,国产刑侦剧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先把TVB那部剧放在一边,给这两部网剧归纳几个共同点的话,氛围暗黑,故事清冷,情节严谨。如果说区别的话,《白夜追凶》有点类似于本格派,专注案件本身,推理情节更严谨一些。这个难能可贵,大陆的职业剧是个短板,无论是刑侦剧还是医疗剧,编剧写出来的剧中人物总是让人感觉不专业,对案件调查和医疗措施往往把握得不那么精准,让人出戏。又因为专业部分情节拿不下来,只好在专业之外使劲,在电视剧里安排大量的谈恋爱情节,到最后,中国的职业剧,都披着各种时髦职业外衣的小言剧。
    
《白夜追凶》有点不一样。它起码做到了两点,第一,案件调查过程很专业,尤其是现场部分和法医部分,像我这种看着《犯罪现场调查》和《法证先锋》长大的行家里手,一看就知道靠不靠谱。第二点,整部剧剧情特别紧凑,感觉大伙都着急破案,根本没时间谈恋爱。这个就比较良心了,如今的电视剧,一个大弊病就是抻得太长,动不动就50集往上。电视剧是按集卖的,自然是集数越多赚得越多。但这个副作用太大,这么长的剧集,编剧的功力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实在没能力把戏写得悬念重生,步步惊心。结果呢,本来30集挺精彩的一个戏,结果就抻成了五六十集的水货。
    
然而情节紧凑也成了《白夜追凶》的短板。情节太紧凑了,戏剧的氛围展开就不太够。我们只能看到人物和情节,却看不到人物背后的环境和氛围。这就好像漫画作品,光有人物,背景却一片空白。在日本,一个漫画家往往要雇佣很多助手,而助手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画背景。画背景是非常繁琐的一件事,特别耗费精力,但你要不注意刻画,故事讲得再精彩,也让读者感觉不够生动。因为人是生活在环境里,而不是真空中。
    
而《白夜追凶》的弱点,则成了《无证之罪》的强项。说实话,跟《白夜追凶》拼侦探手法的严谨、扎实,《无证之罪》是比不了的,甚至有时,候秦昊扮演的主人公,靠着放飞想象的翅膀来破案,看起来都有些儿戏。但这部剧却营造了极好的氛围,好到我的一位搬去广东的朋友竟被勾起了思乡之情。
    
中国刑侦剧有个特点,就是架空地域,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发生在什么地方,往往编个假地名,滨海、临江什么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重案六组》的原因,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发生在北京。《无证之罪》自然也没交代真实地点,但导演已经用一条条街和一栋栋楼告诉观众,这事儿发生在哈尔滨。而且还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哈尔滨,而是破败的哈尔滨,倒也映了东北经济萎靡不振的景儿。
    
在背景氛围的营造上,《无证之罪》颇有点得了电影《白日焰火》的真传。哈尔滨作家贾行家点评《白日焰火》:“取景处处是哈尔滨的软肋,直扑城市精神内核,剧组找了个奸险的本地人带路。”熟悉的背景环境,熟悉的口音和行为模式,这就让这部电视剧显现出一种真实,这真实又让故事变得鲜活。这种接地气的泥土味儿,是精致的《白夜追凶》所不具备的。
    
 
最近高晓松在脱口秀节目里介绍刘慈欣和《三体》,再一次引用了复旦大学教授严锋的那句名言: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这话是对刘慈欣的巨大褒奖,但也让整个中国科幻界尴尬,除了大刘,再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家。刘慈欣就好像网球界的李娜或是田径界的姚明,更像是一个偶然现象。中国的侦探小说就更加尴尬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甚至都没看到中国有“侦探小说界”的存在,当然更加没有像刘慈欣这样的代表作家。谈到侦探小说,中国读者脑子里浮现的名字,大多是日本作家。有人说海岩,拜托那是言情小说家。
    
说一点我个人的判断,不一定对,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这两种类型,出现是比较晚近的,历史并不悠久,因为诞生这样的小说需要特定的土壤。拿我更熟悉的侦探小说来讲,成型的侦探小说诞生在19世纪的英国,比如柯林斯和柯南道尔,这二位即使不能说是创始人,他们对侦探小说的贡献也跟瓦特对蒸汽机的贡献差不多。
    
侦探小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而不是之前形成规模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工业革命带来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就带来了更多的娱乐需求。英国作为那个时候的霸主,娱乐业发达自然也可以理解。不过另一个原因更加重要,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哲学的兴盛,让侦探小说这种讲求逻辑和理性的小说拥有了更多的受众。试想一下,在那个上帝还没有死的年代,你跟一个神的信徒讲什么逻辑推理、化学实验、人体解剖……不把你打成异端只是因为我本善良。
    
所以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产物,而现代文明走到哪里,哪里的这类小说就兴盛起来,英国之后是欧洲大陆,然后就是美国,二战后,侦探小说的重镇转移到了日本。如果这个规律成立的话,如今就轮到中国了。最近这些年,侦探类作品越来越成为流行,尴尬的是,培养出整个受众市场的,是欧美日韩的作品。我们这边零星拍几部,要么就是像苏有朋那样翻拍日本经典作品,要么就像《少年包青天》那样干脆抄袭(说实话拍得真挺好看的)。不过我乐观估计,刘慈欣不会是一个孤例,其他行业已经反复证明了中国人从抄袭到超越的能力。
    
其实中国人的这个能力,早已经被香港证明过了。香港也挺符合我所说的那个规律,经济发达,居民受教育程度高,正是诞生侦探作品的土壤,只不过香港的侦探类作品,更多的诞生在了影视剧而不是小说这一块。作为东方好莱坞,警匪片一直是香港影视剧的招牌,而这类警匪片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武侠小说的现代变种,主题是江湖道义和兄弟情义,比如《英雄本色》或是《无间道》,再比如如今热播的《使徒行者2》,有网友评价:“里面黑帮都是卧底,警察都是黑警,只有猜Fing(反派大boss)一人是认认真真地混黑社会!”
    
而另一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侦探作品,尤其是TVB这些年来出品的一系列刑侦剧。TVB算是把刑侦剧拍到了极致,似乎香港所有的警种都有作品描写。剔除大部分讴歌警察生活的主旋律作品,比较纯粹的刑侦剧比如侧重于推理的《刑事侦缉档案》,再比如侧重于科学鉴定的《法证先锋》。尽管有借鉴美剧的嫌疑,但这两部作品还是拍出了高水平,可以说是填补了华语刑侦剧的空白。
    
说实话,即使是和港剧相比,《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也是拿不出手的,拼技术严谨性,港剧绝不露怯,至于说接地气,就没有比TVB电视剧更能反映香港精神。但这两部剧的分数肯定是超越了大部分香港刑侦剧,这是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网友对内地的电视剧创作更宽容。前两年有部电视剧《红色》,抗战题材,但里面有推理情节,豆瓣评分甚至比《白夜追凶》还高。网友真好养活啊,给点阳光他们就灿烂。这让我想起前些日子有一部电影被豆瓣网友给评了个2分,豆瓣最低分。导演不依不饶,愣说豆瓣毁了他十几年的心血。这就是不要脸了,这么好满足的网友都能给出最低分,你那电影得垃圾到何等地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