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aalixn)整部电影用略显俗套的情节讲述了一个童话,但是依然撩拨到了内心的情绪。电影最开始给人的感觉并不好。火车上的伊西亚拿起吉他,就会有同学喊叫“伊西亚拿起吉他了”,给人的感觉非常刻板而生硬。下了火车之后,伊西亚面对来接她的脸上有肿痕的母亲,却会说她“你不是笨,只是太傻了”,让人感觉也不太好。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是反差带来的,父亲第一次出场便凶狠地对母亲发怒,母亲小心翼翼地端着饭菜赔不是,父亲却蛮不讲理甚至伸手打翻了饭菜。整个家庭的生态便扑面而来。伊西亚本来满怀希望地想着趁父亲吃饭的时候,提出想去参加歌唱比赛的请求,面对甩手回屋睡觉的父亲,和留下来战战兢兢的母亲,心里的失落呼之欲出。当她拿着那张歌唱比赛的宣传单来擦拭地上的污物的时候,那种从希望到绝望的落差直击人心。
阿米尔汗的电影宣扬女权,他的入手点是父亲的专制,母亲的慈爱以及小女孩的顽强。伊西亚唱的《我是谁》,是来自她内心最深处的呐喊。
纵观整个电影,反差的应用贯穿始终。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父亲在家的时候,每个人都静若寒蝉。当母女两人担心弟弟将来会不会也成为父亲这样凶残的人的时候,弟弟却想着偷偷粘起笔记本电脑作为姐姐的秘密礼物。影片的高潮是伊西亚终于拿到了律师的文件,只要母亲签字便可以结束这种被家暴的生活的时候,母亲却选择了拒绝。母亲充满了懦弱,年轻时候由父母决定了婚姻;婚后被丈夫家暴;女儿长大后却说她太傻。在所有的人都不在乎她的想法的时候,她的自我意识也在觉醒。但是她选择拒绝签字,是因为女儿没有咨询她的意见?还是担心离婚后母女的生活没有着落?还是对觉着现在的生活可以接受,不想面对未知的风险?或者是她从来都没有自己做过决定,她已经没有了改变生活的勇气?也许她最大的抗争,是在医院里拼了命也要保住自己女儿。
在得知母亲为了自己出生所做的一切之后,伊西亚仿佛自己的软肋被击中一般从抗争变为妥协,从激情变得麻木。仿佛认命一般接受命运的摆布。影片的最后高潮是在机场,父亲蛮横地要扔掉伊西亚的吉他,母亲终于奋起抗争。如果你失去了勇气,便换我来选择坚强。母亲抗争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伊西亚的吉他和梦想。
剧情虽然俗套,但是依然可以引起共鸣。母爱的伟大总是带来前进的勇气,为亲人所做的妥协也永远值得歌颂。在生活的困难面前,也总会有一个肩膀能够相依相扶。这便是影片里面打动我们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