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举步维艰的评弹艺术

    上周,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工作者齐聚上海,举行了2014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在两天的大会中,除了总结2013年全国曲协的工作并布置明年的任务外,一场名为“多元文化中都市曲艺的生存与发展”的研讨会也在上海唯一荣获“中国曲艺之乡”的嘉定安亭召开。来自全国的曲艺名家崔凯、李立山、李伟健、常祥霖和上海本土艺术家王汝刚、葛明铭、范林元等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多元文化中都市曲艺的创作生存现状,以及未来的道路。
 

百领社
 

以白领的生活工作为题材的职场相声社团百领社可谓在本地曲艺之中独辟蹊径。

 

  对于上海观众而言,最熟悉的曲艺形式,当属本土的滑稽、评弹、上海说唱等。但在现代都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文化选择的多元化和外来人口的涌入,依赖于本土文化土壤生存的曲艺,如今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在本次研讨会上,曲艺从业者们对上海的曲艺现状无不表示忧心忡忡。

  

举步维艰的评弹
 

  评弹作为上海最重要的两大曲艺门类之一,这两年可谓“危机四伏”。在上海市曲协副主席、评弹名家范林元看来,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曲艺的表现形式与这个时代的节奏反差越来越大,曲艺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评弹艺术的现状是高端人才稀缺、年轻观众的断层,因此不仅“小众”而且“边缘”。
 

  在近一两年内,上海已有3家评弹团关门打烊,分别是黄浦区的新长征评弹团、闸北区的新艺评弹团和杨浦区的东方评弹团。虽然这3家区级评弹团长期以来都是半死不活名存实亡,但在范林元看来,短短几年就撤销了3个评弹团的建制,单位淘汰率是75%,说明在某些部门的眼里,评弹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需要我们深刻反省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事态再继续下去,那么关门团体的今天就是还未关门团队的明天。”
 

  而另一个让他担忧的问题是,在专业队伍严重萎缩的同时,上海的业余评弹团却红红火火。据统计目前上海共有18家业余评弹团,并且常年参与商业演出。范林元为此感到担忧:“我们现在一个专业的上海评弹团演员总数就只有几十个人,但这些业余票友按照每个团队20个人计算,至少可以在数量上压倒专业。长此以往,直接会拉低上海评弹的水准,就像一杯掺水过多的咖啡,我们以后可能再也听不到真正的评弹。”
 

  但令更多同行忧心的不是专业队伍锐减,而是演出阵地的缩水。中国曲协主任、名誉会长常祥霖说:“我是对上海非常有感情的,但是近年来我没怎么看上海的演出,上海的书场严重萎缩,已没有能吸引我去的地方了。”上海评弹团的高博文也告诉早报记者,这两年,市中心的书场数量急剧减少,尤其是最有影响的雅庐书场的关张,令很多听客和从业者扼腕。毕竟黄浦区是最中心的地段,但却已经到了没有一块书场立锥之地的地步,“其实,如果政府要扶持一个剧团生存可能确实有困难,但要扶持一个书场生存,肯定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现在,上海市中心除了上海评弹团自己的乡音书苑外,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鲁迅纪念馆、田林文化中心、徐汇文化馆(长桥)等社区文化中心也常年会有卖票的评弹演出。在高博文看来,这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毕竟,书场要在当下独立生存十分困难。他同时认为,专业评弹有了阵地,才能进行有效的演出管理,才不至于让低成本低质量的业余演出大行其道。
 

  在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为赵本山创作过多部作品的东北喜剧小品领军人物崔凯看来,无论评弹还是别的曲艺形式,在都市多元文化下要想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团队,而是场地。他介绍说,赵本山建立自己的“刘老根”大舞台演出二人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阵地必须要死守,因为没有场地就培养不了观众。”

  

重新复苏的相声
 

  相较于评弹,上海的滑稽艺术生存状况则相对乐观一点。虽然剧场演出也一直萎缩,但还是有上海笑天地这样的固定演出阵地,而电视节目也为滑稽的都市生存提供了另一条路径。不过这也让范林元这样的曲艺从业者在感动之余有了一些担忧:现在大多数被观众熟悉的年轻人基本上是因为电视节目而获得知名度的,他们对电视创造有依赖性。而电视作品是剪接的艺术,与老一辈艺术家与观众面对面的功力相比就略显底气不足。这可称为新,难以称为家,而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光靠新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曲艺在当下都市也并非一片惨淡,上海市曲协副主席、被称作“王小毛之父”的编导葛明铭就认为,在这两年灯火阑珊的曲艺中也出现了一些少有的亮点,那就是相声在上海的复苏。
 

  自2011年起,民间相声团体在上海逐渐开始成气候,一群80后的年轻人说学逗唱引得和他们同龄的年轻人笑得前仰后合,相声变成了一种大家都想去参与的消费。有的社团甚至要加凳子、卖站票才能够勉强满足观众的需要。到目前为止上海已出现了八九个比较活跃的相声社团。为此,上海曲艺家协会还在2010年建立了第一家由省级曲协建立的相声专业委员会,为上海的相声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服务平台。
 

  在葛明铭看来,在探索相声在上海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比如现在上海的相声社团都是在选择错位发展,“良性发展的道路就是各个相声社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互相抢生意”。比方说,品欢相声会馆比较注重时尚和新潮,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田耘社比较注重在传统段子上的创新;百领社这个相声社团以白领的生活工作为题材,并走到写字楼里普及相声艺术,达到了另辟蹊径的效果;乐透社与少儿教育相结合;而凌云相声大会走的则是社区路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演出……这些相声社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葛明铭说,相声在上海的走红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本土曲艺的发展,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就借鉴了相声社团的模式,网络售票、打折等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