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海派小品成为业界新标杆

  去年10月,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戏剧类主题赛事在虹口区落幕。作为虹口区的“一区一品”,虹口的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创立起自己独特的群文品牌,同时也是上海市的群文创作基地。作为这个创作基地的负责人,著名编剧俞志清和他的海派小品团队刚刚去重庆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京津沪渝“群星奖”获奖作品配送演出,近期他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新人新作比赛,正在创作小品《放下手机看着我》讲的是都市人“手机依赖症”的故事,而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正是如今海派小品最鲜明的特点。
 

  海派小品成为业界新标杆
 

  要持续保持海派小品的水准,俞志清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创作班底——在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的层面,已经有以俞志清为领军人物,包括10余位主创人员和导演、舞美、演员近50 人组成的团队。“好的小品还是要有好的情节,优秀的剧本尤为重要。”俞志清说,在这支海派小品的团队里有不少专业编剧和导演,除了从专业院团退休的资深导演顾邦俊,还有像王丽鹤这样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曾经到北京、西安、深圳、东莞等地去演出,屡获好评。“海派小品与北方小品有所不同,本身就对题材的要求高一点,尤其是抓社会热点,那些能够呈现出海派小品特点的样式。现在海派小品在南方小品中有着逐渐超越和领先的地位,就是因为海派小品尤其讲究故事的情景和结构,创作手法上比较现代派。”俞志清认为,海派小品作品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因为老派的情感体验重复没有意义,必须要有创新,尤其是情感体验上的创新。
 

  央视春晚的语言类作品,尤其是春晚小品,一直被视为在国内小品界有着标杆作品,但近些年围绕春晚小品的争议不断,一种说法是缺少创新,另一种说法是缺乏笑点。“其实每年春晚的语言类导演都来找我要作品,但小品的创作还是有难度的,而且在春晚那样大的平台上,导演组必须兼顾到各方面的关系,而海派小品也必须坚守自己的特点。”
 

  俞志清认为,现在小品创作不少,但真正能叫好的并不多,其中在创作上的主要原因是原创力下降,这就需要专业院团加强对小品编剧的扶持力度,因为小品的针对性较强,表演的平台机会也较多,这就需要有创作机制上的保证,激发小品创作者的热情。
 

  戏剧教育应该走入课堂
 

  在小品领域创作多年,虽然有很多作品在全国获金奖,也被认为是海派小品的领军人物之一,但俞志清认为自己仍在转型期:“我的创作观点是从人生哲理向寓教于乐的方向转变,以前我的创作比较学院派,现在根据受众群体关心的热点来决定创作方向,现代派话剧的专业性、群众性不同,小品需要兼顾到这一点。”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每年要创作出近500个小戏小品,有些参加了群文小品的小节目汇演,但还有很多优秀作品缺乏展示——一个小品的创作、排练演出经费预算约为五到十万,有的甚至更高,如果比赛完了放着不演出,资源也是浪费。小品本身展现的元素比较多,需要很好的组织,比如可以文化配送下基层巡演,让更多观众看到。”
 

  “现在虹口小品基地每年有三大任务,一是完成创作任务,不仅是参加全国小品比赛,也要配合做好宣传教育进行创作,比如正在创作城区创卫题材的小品;二是培训学员,虹口自2002年起就举办了公民道德建设小品大赛,还举办了十多期以创作表演为主的社区小品培训班,为虹口社区群众打造了开放的小品创演平台;三是配合中国剧协做好长三角小品创作爱好者的交流研讨工作,从长三角辐射到全国,请相关专家、学者帮助提高小品的整体水平。”俞志清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戏剧教育还很不够,艺术教育应该从学生开始:“其实戏剧教育对他们的人生来说很有启示性,很多小品的情景和故事在生活中都很有哲理,现在我们正在酝酿这方面的教育试点,让戏剧教育进入课堂。”

  喜剧创作不能只追求搞笑

  最近荧屏的喜剧类节目不断,但俞志清认为喜剧人才不少,还是缺少优秀的创作:“现在有很多话剧打出‘喜剧’、‘搞笑’的旗号,但可能是我笑点太高,每次坐不到半场就要忍不住要走了,这些所谓的爆笑话剧在喜剧创作层面有误区,他们演出的不是喜剧,甚至都不是小品。”他认为,对于作品本身要强调小品的特性,海派小品必须具有先锋性和时代性,尤其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现在小品创作的情况是——专业做不过业余的,一个业余作者的小品可能就比专业编剧的作品更精彩。我们应该更新对小品的认识,小品不应该只是话剧的一个片段,而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讲究起承转合,一波三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经拿去我的四个作品,演出之后,大家都觉得,话剧和小品,在表、导、演处理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去年参加央视元宵晚会演出的时候,王汝刚就跟我说,演小品也是很需要表演功底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