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骗子。近日,沧浪街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价专题活动,即消费骗局故事会。居民自导自演,以小品的形式,将几种常见的消费欺诈手段直观地展现给观众。看着这一个个随时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骗局,一些观众很是感慨,以后还真得多长个心眼。
A:“买一送一”有歧义 赠品质量别疏忽
“乡邻们,如果你以为买一件商品会赠送你一件同样的商品,那就上当了。如果我买了一条裤子,那么赠送的可能只是一双袜子。这里的‘一’,前后并不是一样的,商家在这里偷换了‘一’这个概念的含义。”东大街社区居民秦阿姨一上场表演,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说,平时喜欢逛超市,看到有“买一送一”的东西,就忍不住买,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小品中,秦阿姨来到一家商场,这里正在举行“买一赠一”活动。她冲着搞活动划算,就购买了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商场当即赠送高压锅一只。然而,回去使用过程中,秦阿姨发现,这只高压锅炖食物总是炖不熟,而且还发出奇怪的噪音。于是,她立即拿着当初购买电视机的发票和高压锅去找商家讨要说法。没想到,“商家的销售人员”张老伯却振振有词地告诉她,高压锅属于赠品,赠品不属于商品,所以即使高压锅出现质量问题,也不能享受“三包”服务。
姑苏区消协南门分会负责人许峰解释说,有时候,大家会发现商家特别“慷慨”,那些打出的“买一送一”、“让利赠送”等促销广告,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此疯狂购物。赠品到手后,才发现其中猫腻不少,质量参差不齐,不是滞销商品,就是三无便宜货,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最终,顾客并没有在所谓的促销中得到真正的实惠。特别是家电商场,促销花样特别多,冰箱、洗衣机、彩电等,都有赠品。
所以消费者购物时,应事先明确自己所需购买的是什么商品,赠的又是什么商品,有没有其他条件限制。另外,对于活动中所要购买的商品和获赠的商品也应仔细查验,以确定其品质,并尽可能在发票上分别写明商品和赠品的名称、型号、价格等,以备不时之需。
B:菜贩找零藏玄机 零钱一把数仔细
竹辉社区居民陶阿婆上场了,她表演的是买菜时小贩找零时“搞滑头”。大清早,陶阿婆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顺便买菜。在路边的菜贩那里,买了一把苋菜和蚕豆,一共花了15元。因为没带零钱,她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让摊主找零。在摊主找零时,陶阿婆提着菜和一起锻炼的朋友聊天。摊主磨蹭了一会儿,才找钱给她,而且满满一把都是1元、5毛的纸币和硬币。看到她手里提着菜不方便,摊主还热情地走上前,将这些零钱塞到她的口袋里。她看这人态度挺好,道了声谢谢,也没多想就走了。后来,她给孙子买早餐付钱时,掏出刚才找的零钱数了一下才发现不对,只有15元。才没几步路,钱也没有掉在地上。想来想去,她突然意识到是在前面买菜找零时少找了。于是,她来到买菜的地方,发现游摊早不知去向。
这个小品立即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特别是不少在路边摊买菜的居民,都有类似经历。和陶阿婆经常一起锻炼的李阿婆说,她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卖菜的摊主是故意的,他们找零时磨磨蹭蹭,先找零头,好像已经补了钱;或者故意拿出很多散的纸币和硬币,殷勤地帮老人放进口袋。乍一看,是方便他人、态度热诚,实则是为了掩盖少找零的事实。如果及时发现,他们会把大零头补给你;如果你粗心点,不及时发现,过后他们就不认账,还一口咬定是老年人记性不好,或者干脆溜之大吉。
陶阿婆此次便将这个“桥段”编进了自己的小品中,也提醒市民买菜时要细心,特别是用大额钞票买菜时,一定要注意找零,数清楚再走,以免吃亏上当。而许峰也提醒说,特别是老人,平时出门买菜时,尽量多带一些零钱、硬币,避免用大面额钞票给小贩找零。
C:打折促销紧吆喝 价格陷阱藏里面
瑞光社区的金师傅表演的是商场促销的“打折”陷阱。节日期间或季节更替的时候,各大商家纷纷进行打折促销,尤其是换季时期,商家更是打出“清仓狂甩、最低1折”这样的噱头,以致许多“冲动型”消费者贪图便宜,一口气买下很多用不着的商品。实际上,商家对商品进行打折之前,就已经先提高商品价格,再以“打折”、“降价”、“抽奖”等为诱饵,将消费者引入“消费陷阱”。
金师傅走进一家商场,四处逛逛,看中了一双399元的男鞋。但感觉价格高,不舍得买,就记住了这个柜台,准备等淡季或者打折促销时再来。过了几天,金师傅下班路过这个商场时,看到那里正在打折促销。他满心欢喜地跑到那个柜台一看,那双自己看中的男鞋标价809元,打5折,“打折以后,比之前的价格还要贵。”他又在商场其他地方转了转,发现很多地方写着“全场5折起”,但仅有极个别商户有5折商品。而宣传满“300返200”的商场,不仅许多品牌不参加活动,而且品牌不一样,返券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其实只返80元。
金师傅细细研究后还发现,商品价格标的也非常巧妙,“199、299、399……”有时候,顾客为了凑满100元,又不得不多消费一些。更有些赠券活动不说明使用条件,待消费者要求兑现优惠券时,却发现柜台上到处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活动”,而能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高利润商品。另外,消费赠券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赠送的消费券规定使用期限,而且每张赠券必须一次消费完,不设找零。“其实啊,商家就是让这种活动不断刺激我们的欲望,引诱我们掉进循环购物的‘无底洞’。”金师傅感慨地说。
许峰提醒,面对商家名目繁多的促销广告,要理性消费,充分了解商品和服务真实的价格信息,选择比较成熟的品牌,防范价格欺诈。面对超低折扣、高额返送券等诱惑,要弄清实际的优惠规则,选择能获得最大优惠的消费方式,避免落入消费陷阱。同时,要细心检货并索要票据,特别是对商家促销活动中提供的赠品、奖品和特价商品,除防范“三无”、残次品外,还应要求商家采取书面方式保证产品质量,并保留好相关购物凭证。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