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电影《一号目标》好看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标题是调侃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倒不是我喜欢生搬硬套或耍滑头,而是真心觉得,这两部片之间确实存在多处相似。上世纪东西方的冷战,尤其是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柏林墙高高耸立的那一段时期,是美苏间谍较量的高峰时段,是世界谍报活动的黄金年代。我一直认为,我国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之间那短暂的和平时期,是堪比冷战、书写谍战故事的绝佳背景。近十年来,我认真看完的国产剧只有一部《潜伏》,其主要情节就大致集中在这个时期。可惜这段日子太短,否则以国人对政治智谋的钟爱程度,华语文学界肯定能出几个勒卡雷,陆德伦,克兰西这样的间谍小说巨匠。

   
  言归正传,看《一号目标》时,我脑海里不断闪过《锅匠》的画面。那部电影我看了两部,又参照了原著才大致搞懂来龙去脉。两部电影在很多方面,大有“同父异母”之嫌。情节均是围绕一个内鬼展开,那边圆场管人叫“鼹鼠”,咱们叫他“暗桩”;两个故事的立场正好颠倒,《锅匠》是要找内鬼,本片则是保护内鬼不暴露;周恩来就是圆场的乔治•史迈利,吕一然就是苏俄特务头子卡拉;故事起因也大致相同,都是某个大人物犯了错,人家是老总判断失误,导致布达佩斯传递情报失利,特工人员被害,本片是周恩来在美军飞机遗失一本笔记,导致暗桩身份的蛛丝马迹泄露给美方和国民党,而且两片的内鬼都是一桩旧案的主要嫌疑犯之一;史迈利设圈套,逮住鼹鼠,吕一然也布陷阱,但被周恩来和手下智破,无功折返,两片结尾都以从容不迫、和风细雨的姿态宣告胜利。 
   
  这两部电影,都是把迷你剧的容量浓缩到一部电影,副作用就是理解障碍。《锅匠》的晦涩相信看过的朋友都有体会,《一号目标》也很考验理解力,半年多的时间跨度,超过10个主要角色,全在100多分钟里说清,整体而言算得上有条不紊,聚精会神的话,不难跟上,但也只能说清,做不到说透。角色出场时,也没法遵循常规的戏剧套路,用对白、文件等手法自然而然带出姓名背景,要像老版《三国演义》一样不断出字幕。笔者这互联网泡出来的一代,要不是对民国史略有了解,根本来不及阅读那些竖排的字,也许年长一些的观众会有亲切感。影片转场很多,极少有超过一分钟的场景,还有多处将两三个阵营交叉剪辑的片段,都给人仓促之感,不够时间深入地体验情绪。戏剧冲突来不及深入时,常常借助配乐来助推一把,影院里不时轰然作响,比昨天看《X战警》还爆发。 
   
  当然,归根到底,本片和西方谍战片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开头烫金的立体大字一出来,配上那常伴红色经典的音乐,就知道这不是《听风者》那种浪漫主义戏说,而是我国特色——主旋律。如今的主旋律比样板戏年代时髦了不少,除了拍摄手法更商业,还加入许多含蓄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标志意识形态上的悄然转变。可以举片中的仪式为例子,有两场婚礼,共产党的中式和国民党的西式,婚礼是礼仪和文化的展示,象征意味非常强烈,影片是国共双方在美国调停之下的博弈,表面上,国民党的风俗更接近美国的西方文化,赢得胜利的盘面更大,但细看,马歇尔将军对京剧赞不绝口,并据此改变战略,而周恩来娴熟的交谊舞、对自助餐的热爱,则在说明,共产党骨子里比国民党更能认清局面,也更有资格赢得未来,在这里,只能替蒋公道一声惋惜了。(文/方聿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