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明星资讯 > 传统相声《黄鹤楼》

  传统相声《黄鹤楼》,在《相声大辞典》中有这样的条目:黄鹤楼对口相声。学唱类节目。腿子活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据说为范有缘创作。甲自我吹嘘甚懂京剧,乙提出与甲合作演出京剧《黄鹤楼》。甲虽然答应,因却对剧情、剧中人物、唱词等不求甚解,只得含糊其辞,插科打诨,由此包袱儿迭出。该作品表演难度极大,演员需要具备学唱、念白、家伙点儿、表演动作等全方面的功底。范有缘首演。冯昆志、焦德海、李德钖、郭瑞林、张寿臣、马三立、阎笑儒、孙少林等多人表演。张寿臣的表演最接近原始面貌。马三立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包袱儿拿捏的恰到好处。郭瑞林学唱、念白、家伙点儿、表演动作非常地道。《张寿臣笑话相声合编》收录,《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收录马三立、张庆森口述本和张笑侠搜集整理本。今有马三立、张庆森,罗荣寿、高凤山等多种录音。

  

  范有缘,生卒年不详,本名范长利,又名范一斋,人称范六爷。北京人。青年时期以演唱京剧为生。后拜朱绍文为师,学习表演相声。
 

  朱绍文:(1829—1903)又名朱少文,艺名“穷不怕”。被大多数相声业内人士公认为第一代相声艺人。收有徒弟: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春长隆、沈竹善、冯昆志。

  

  以上三段条目说明几个问题:
 

  1、 范有缘师从朱绍文,虽然生卒年不详,根据朱绍文的生卒年推算,也是距今一百多年的人。由此得知《黄鹤楼》是一百多年前创作的作品。
 

  2、 《黄鹤楼》原是京剧剧目,相声艺人截取其段落,以相声表演技巧,使之喜剧化,为相声演出之用。我的理解是:“腿子活”是相声演员在舞台上,用相声的手段来表现京剧的桥段。
 

  3、 《黄鹤楼》为“腿子活”最为经典的作品,表演难度极大。

  

“熏”出《黄鹤楼》

 

  言归正传:“熏”出来的《黄鹤楼》。
 

  5月31号,小剧场的“儿童节”专场,我和儿子赵羽辰第一次演《黄鹤楼》。演之前,实事求是的说,心里打鼓,敢让上台,实为胆大。演出之后,虽有不足,但是反响很好,视频上传,第一天点击率三百多,颇受好评。仅此一点,说我不得瑟,太不像我的性格了,本就是一个爱得瑟的人。
 

  很多朋友在网上互动,说我教子有方,说我培养接班人。其实,我根本没有正式的教过儿子,甚至没有意识让儿子学曲艺。无论是快板儿,还是相声,都没有教过,最多是演出前,排练过程中的指导。
 

  至于能记住整段台词,包括唱和锣鼓点儿,主要是家里听活、排练的环境,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印在脑子里了,如果说儿子本意并不愿意学的话,无意间营造的这个氛围算是“软逼迫”。打快板儿、唱快板、说相声,都是先发现会打了、会唱了、会说了,才决定上台,上节目的。
 

  学相声,听、背的目的是打好基础,演出的目的是增加时间经验。所以,很多老先生拜师后,不是立刻“上活”,而是跟着师父“上地”。“上地”的目的就是置身于说相声的圈子里“泡”着。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就是“熏”。
 

  学曲艺,需要环境、需要氛围。

  

“熏”出《黄鹤楼》

 

  三岁第一次登台,站在凳子唱绕口令,虽然稚声稚气,但是丝毫不怯场。之后多次登台演出,电视台录节目。
 

  5月31号,儿童节专场。除了《黄鹤楼》,还有中福会少年宫影视班的孩子们表演的快板数唱《十八愁绕口令》,相声《反正话》。在少年宫代课,除了课上的讲解、示范、对词儿、排练,更重要的就是实践演出。相声小剧场互动性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专业相声观众的鼓掌、叫好,能让孩子们迅速进入表演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接触、学习曲艺的兴趣。

  学曲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慢慢“熏”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