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坚
北京德云社、西安青曲社、上海田耘社、南京开心茶馆、杭州笑海相声会馆……近几年城市里的相声社团如雨后春笋涌现,到现场听相声,成了都市里的时髦事儿。
2014年是相声祖师爷朱绍文逝世110周年,都市快报文化中心读者俱乐部和杭州笑海相声会馆特别策划了一场“民国经典相声专场”演出。本场演出特别为都市快报100名读者免费提供门票,现场还有由相声演员主持的相声知识问答、观众的相声服装秀等游戏,没准儿还可以赢取一副相声快板之类的奖品。
听民国经典相声,体验现场听相声的快乐——大伙是愿意听啊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
相声从街头起家 祖师爷朱绍文祖籍绍兴
相声从啥时候有的?有准确文字记载的相声界祖师爷名为“朱绍文”,你还别说,虽然相声兴于清末民国时期的京津一带,而朱绍文祖籍是浙江绍兴,世居北京。
朱绍文最早说相声始于北京街头,演出前先画个大圆圈当场地,随身道具很简单:一把笤帚、两块竹板、一袋白沙细粉,竹板上刻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这就有了他的艺名“穷不怕”。后来他收了徒弟“贫有本”、“穷有根”等一起演,这样逐渐有了对口相声、三人相声等。
“街头表演的这种我们称为‘撂地’,后来相声演出逐渐进了棚子、到了茶馆、上了电台,”杭州笑海相声会馆创始人叶明珠说,“民国时期,相声表演相当繁荣,我们把1949年前创作的相声称为‘传统相声’,传统相声流传至今能有几百个,包括大家熟悉的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等老前辈的作品,还有很多一般人没听过的,近些年被挖掘出来,被各地相声社演绎,很出彩,真的是经典。”
郭德纲的相声即以传统相声为主,爱说清朝民国老年间的那些趣事,与之有关的如《民国茶馆的相声》《民国奇案系列》《民国B》等,就连现在到德云社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一种“民国范儿”。叶明珠说,“近年来的相声热算是一种‘回归’,解放前相声兴旺时,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会出现在相声茶馆里,他们可能和台上的演员一样穿着长袍、马褂。”话剧《民国那些事》演出时就穿越般再现当年场景,观众们入场后,跑堂的、算命的、卖拨浪鼓的、报童、巡警都围上来了……
我们玩民国范儿 听经典段子穿民国服装
2009年,叶明珠和同伴创办杭州笑海相声会馆,他从小学相声,拜著名相声快板艺术家萧国光为师,为相声第八代传人。近4年来,每周在杭州演一场相声,风雨无阻,有时观众满得要“作古”(音同“坐鼓”——因座位不够观众坐,唱戏的大鼓都被拿出来当位置),有时台下只有几名观众,这时候台上的演员会逗观众,“今儿来的人可真不少啊,有好几万人……好几个……姓万的人。”
策划这场演出时,叶明珠很兴奋,“我们储备了很多传统相声作品,可以精选四五部经典段子,原汁原味地表演给观众。还有,最好现场像‘穿越’到民国时的相声茶馆一般,观众们都穿着长袍、马褂、旗袍、中山装等民国范儿的服装来。”
像郭德纲的“钢丝”一样,笑海相声会馆也有众多粉丝,粉丝们会一次一次地去听他们讲相声,有人用手表核实过,“笑海”的相声,两秒一小笑五秒一大笑,一场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绝对笑到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