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志忠
引言
亲们,再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讲到父亲,请问有什么意义呢?父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是宣言书,父亲是宣传队,父亲是播种机。尤其最后一点,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我们不赞成秋收起义那样的父亲,你到别人家的麦子地收麦子,那算怎么回事?
1、父亲
最近在《读者》上读到景凯旋的“父亲”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常常想,父亲对我意味着什么?他是一座山,常挡住我的视线,为了自己方便,我时常想绕行而过,等到这座山塌了,我才突然明白,他挡住的是被我们称之为终点的那个东西,从此我的面前也就一眼望到头了。”其实我老人家特别不喜欢所谓的“父爱如山”的表述,但是却很认可上面关于父亲与那个被称为终点的关系。当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瞻前顾后时,挡住你视线的要么是你的亲人或情人,要么是你的仇敌,有时候你可能愚蠢到竟然分不清哪个更重要,直到你看到起点和终点。
2、意义
格格不止一次问我,将来我能为她做些什么。这是一个重大命题,每次我都王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说实话,我还没搞清楚除了打蚊子,我还能为领导们做些什么。每当盛夏来临的夜晚,我才能偶尔看到自己的意义。作为最后一个入睡者,我老人家将电蚊拍放到床头垂手可得的地方。只要听到格格的闺房传来“爸妈,有蚊子”的报警,我就如同离弦之箭兼铁血杀手,奔赴抗M第一线,与蚊子拼个它死我活。父亲的荣誉,莫过如此!
有一次我老人家期期艾艾地回答格格的问题:“亲,我或许可以为你看某些问题,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回答,她老人家宽宏大量地说,“嗯,好吧!”格格小学的时候,我们去书店买中英文对照笑话书,每次都买两本,一人一本,读过之后相互切磋。那时候她的问题,还没有现在这么尖锐。
3、称呼
我老人家一直困惑不已的是,两个人在谈论第三个人的时候,所习惯的称呼很诡异。比如我家福晋,喜欢以“你”为支点,她常对格格说,“你爸回来了吗?”,“快给你爸打个电话!”,等等。我老人家不喜欢这样,而总是以“我”为支点,比如我会问格格,“我媳妇去哪儿了?”,“我媳妇是不是又做好吃的了?”,等等。格格显然受福晋的影响更深,她的回答往往是,“你媳妇买菜去了,菜媳妇。”,但偶尔也会搞错,“我媳妇,哦不,我妈,你媳妇,买菜去了!”这种称呼上的异同,不知是否有什么心理学上的暗示。
4、局面
中国人传统上对父爱和母爱的夸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了,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很多问题。我老人家尤其反对“养育之恩”的宣传。对于孩子而言,出生与否这事跟他们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因为这是农夫和土地的关系,与庄稼没有关系。假如孩子已经降生,怎么养育你们随便。你们不能说我做得还可以还说得过去,孩子就欠了你们的。你们什么也不做试试?有收拾你们的地方。
在繁衍之路上,每个父或母都是小小的一个环节,过分赞美和夸大都是不负责任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虚伪的东西,喜欢自欺欺人。所以才有什么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之类的东东,说穿了和请客送礼的老一套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来西安前,我偷听到老福晋对格格说,“周六晚上老上海?就算给你爸过节了。”亲们,虽然我觉得这很俗,但还是不能免俗,得勒,今晚讲座的报告费我一定如数上缴,再拿出点私房钱请你们两位领导吃饭。
5、闲话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一个人完美,没有一个人不犯错误,只要一切都在可控、可弥补的范围内,就很幸运甚至很幸福了。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太过强势,儿子往往不容易顶天立地。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母亲将是一座高峰峻岭。一个家庭中,如果女儿和父亲走得太近,母亲往往会吃醋,长大后的女儿往往会有较重的恋父情结。反之,恋母情结较重的儿子,可能容易搞姐弟恋。我老人家鼓励大致均等的三角关系,按照几何原理,这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关系。
6、拔高
每次写作文,最后都要听老师的,把中心思想拔高一下,多传播一些主旋律和正能量。最后我老人家想强调的是:你在自己的家里把父亲的角色演得再好,也得不到最佳男演员奖,打消这个念头吧,专心为女演员们服务。但是你如果到别人家里去演戏,获得小金人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好像这个“高”又没拔起来。亲们,让我们齐声高呼(注:“欧耶”是在审稿人武夷山老师的提醒下加上的,特此表示感谢!):
父亲是宣言书,父亲是宣传队,父亲是飞机中的战斗机,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