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扬,一个人、一件事,从一开始的感触颇多,想要去说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早已褪去、感慨也逐渐淡忘,若是始终无所行动,任由消逝,心中又有些无名的不甘,所以此时此刻还是去启动那不太愿意去运转的思绪,努力的去寻找些什么,去记录些什么。
大学——曾经无限向往的象牙塔,如今也逐渐消失了其神秘的感,对其那份崇高的敬意,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多了些许遗憾与失望。
古时人分三六九等,我想现在的大学亦是如此,三流大学除了给人失望,还是失望。大学本身没有任何的过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人,源自于人的所作所为。那么在人的作为之下,他又以何种面目以对世人呢?
故事一:一段时间之前,媒体对一位在校的残疾同学的一些事情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报道在局部地区引起较大关注。那么最大的关注是来自于该同学所在的学校,学校官网头版头条重点报道(“我校某某同学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要求全校的同学向其学习,要求每个班级必须组织学习,学校对其高度的赞扬。该身残志坚的同学,对其没有任何不敬之意,但真的很不清楚为何学校当局为何在这位同学即将毕业之际、在被媒体报道之后,才引起学校高度专注?不清楚学校的为何滞后好多年?那么要求学习,这是否是形式主义作风呢?我不是很清楚。
故事二:某位重点大学的海归博士,读博期间从没发过中文期刊,博士毕业已发表高质量的SCI十篇以上,毕业由于想回到家乡,所以进入了家乡的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已有一年多,也许是在研究高水平的方向,所以至今还未发表新的论文。另有N多的年轻博士,在读博期间发表了很多的高质量SCI,毕业来到三流大学之后,高质量的论文不常有,却见到了在五级核刊(**科技)的论文若干篇,我想这类论文应该不是想要去体现水平,而是被现实的一些压力而催生的产物吧!
故事三:教授的一个主要任务应该是给学生讲课,但大家却惊奇的发现,虽然已贵为教授,但讲课的水平貌似与其身份不太匹配,课讲得好的老师实在是太少啦!西电梁昌洪老师讲授的微波课程,学习起来不是痛苦,而是享受,但在这三流大学里,我从未发现。
故事四:这三流大学里,**师对学生说:“你们在校期间所发表的论文,都要是老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已了解这不是个例,那么学术氛围已出现如此现象,这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三流大学的外在表现已然如此,那么它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