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通行的国际惯例,本科按一级学科招生比较好。只是现在我们大学专业设置仿效的是苏联体制,我觉得这个大学招生体制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之一,每个人的专业都被设定好了,毕业就业去向也是国家安排。大学细分专业招生过早地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继续深造,但是,其有利程度也非常有限。
我才研究生在读,没有到达您那样的高度。您所说的应该是从行业角度来说,毕竟大学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将来的职业,冒昧猜一下,您所说尺度和时间问题应该是指现在有些职业薪酬和发展比其他行业好。
假如我猜的没错的,我继续说我的观点。我不赞成看专业,并不是不加以选择任何专业都好,还是要从个人兴趣,就业前景限定一个大类,然后,再去参谋报考学校。而目前我们大学招生恰恰没有这样的大类招生,因此,我还是建议先看学校,在细分专业。
另外,如果从功利角度(找工作和职业发展角度),选择专业也涉及到家庭背景等因素,如果学生家长在某一个具体领域,人脉丰厚,可以保证将来儿女相关专业毕业后有好的专业发展,当然,要看专业不看学校了!
从大部分人的角度,来说我建议选择学校为先,兼顾一级学科考虑。 这只是浅显的分析,针对的群体而非个人,而且建立在好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较好的学风和学习资源的假设之上。不管是专业还是学校,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学生将来具体个人的成就,还要看个人的内在因素。 毕竟行行出状元。 但是,我觉得您把兴趣和专业选择现在就绑到一起,持有不同的看法。 我有以下观点,供探讨:
1.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限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大部分考生在高中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准备高考,对我们大学过细的专业设置,以及将来学习内容、就业状况,很难有清晰准确的了解。此时,我觉得他们应该对这些过细的专业没有什么概念,更不用谈兴趣了。 退一步讲,如果考试填报志愿时,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激起其“兴趣”,我觉得这样的兴趣往往没有建立在对这个专业的清晰的理解上,更没有亲身的体会,就像初恋的感觉,朦胧而美妙,但是,很难确定这就是将来他们具有恒久"兴趣“的东西。
2.如果过分考虑专业,而因此忽略的学校的重要性,我觉得得不偿失。我的观点是,现在学生对具体专业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和确定的持久的兴趣,因此,不妨把专业看淡一些,而只是参考一级学科大类的兴趣范围,躲开繁杂的细分专业,相信学生对于一级学科的大类的兴趣要比细分专业的兴趣的把握要打得多得多,这样,做大了兼顾兴趣,同时,也避免了将来”兴趣“误判的问题出现。
3.一个人的成功,我觉得不是兴趣成就了他,而是他们成就了兴趣。一个感“兴趣”的人,对某个行业或者专业,还是拿谈恋爱举个例子,很难一见钟情,相反,持久的兴趣,我觉得是在长期相处和付出,失败,尝试,成功中获得的,一个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只要不是心理抵触,迟早会“爱”上“她”。而现在学生报考,就是一个选择一群潜在的高质量的“对象”,和一个一眼看上去就喜欢上的在一群较低质量的某个“对象”的问题。)这里假设好大学的专业是高质量的“对象”,较差大学的专业一群整体质量较低的“对象”。)
我觉得对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来说,何必急于选定某个“对象”,为何不在一个整体质量较高的群体中,广泛接触,待充分了解各个“对象”的特点后,再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