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进)物价的飞涨,令到研究生本不丰厚的津贴更显微薄。生活费有限使得解决生存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学生吃饭自然也就重在“饱食”和“价廉”两方面。《论语乡党篇第十》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如果以研究生的生活标准衡量,可能会觉得孔子对于食物的要求过于精细,甚至有点矫情,但孔子是从“礼”与“仁”的基础上来谈论祭祀所必需的饮食之道,本不为过。他那诸多“不食”的饮食思想,对于量入而出的研究生,倒是颇有借鉴意义。
首先,一定要按时吃饭,不要因为在研究所忘我加班而随意改变就餐时间。一旦错过食堂的开饭时间,学生的选择有二:一是泡方便面。长期食用方便面对于身体的伤害,这无需再言,如果你决心想和自己过不去,那么这倒是不错的选择。孔子言“失饪,不食。”,试想方便面何来烹饪技巧可言,一大堆不知道什么材料构成的料理包,只与现代化工业相关,和传统美食艺术无关。(烧开一锅水,把方便面放进去煮,加入调料包,起锅之前打入鸡蛋搅拌,再配上榨菜之类,味道尚可,这算是另类一点的方便面烹饪法门吧)二是点外卖送货上门或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街上凑合对付,而这些小吃街上的食物大多是用地沟油或潲水油来制作的。至于地沟油的危害,不用细述,媒体曝光得够详细了。用地沟油或潲水油制作的食物,偶尔吃吃倒也无妨(用地沟油做成的饭菜,味道似乎更香一些),要是天天享受,戕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和未来。按时去食堂就餐,至少不会受到劣质油的伤害,毕竟现在高校的食堂还没有无良到这个程度(但愿没有!)。此外,长期不按时吃饭,身体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颜色看起来不新鲜的食物,千万不要冒险试吃,就算吃不出病,也能吃出恶心。这是孔老夫子特别强调的“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如果在校外餐馆有聚餐机会时,有几个安全规则是必须知道的:一是,与肉丸子有关的菜最好不要点,你知道饭店老板究竟用什么肉来做的肉丸子?你吃得出母猪肉的特殊味道吗?那些杂七杂八的淋巴组织,大多剁在肉丸子里面了。推而广之,包子铺的包子,也得小心啊。二是,凡菜上桌后,发现炒肉时酱油、辣椒、花椒以及豆瓣酱放得很多,或许是肉有些变质,因为必须用这些味重的佐料方能掩盖肉的馊味。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过期的肉只需要经过后期深加工,就能照样卖出好价钱。三是,不要点用很多油才能做出来的菜。一份水煮肉片,收你二、三十元,盆子里面满是油,老板要想赚钱,可能在油上、在肉上同时降低成本。如果学过一点经济学,懂得一点效益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这个道理就不需要再讲了。四是,晚上路边摊的烧烤就不要光顾了。一元钱一串的鱿鱼,多汁且调料充足,如果卖烧烤的小老板不是慈善家,那么怎么可能用如此低廉的价格贩卖从遥远的大海运过来的海味呢?可想而知这样的鱿鱼,如何下得了口?
再次,关于食物的卖相,切忌购买颜色整齐一致、表面光滑如新的食品。孔子说“色恶,不食。”,但现代人远离自然已久矣,很多人并不清楚原生态的食物本来应当是什么颜色,早就丧失了这种生存技能,只是一味相信外观漂亮等同于质量上乘,这是极为危险的购买思维。商家正是看准了购买者的这种心思,所以竭力采用各种添加剂对食物加以增白,导致本不应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上演。辣椒不够红,就用硫磺给你熏;馒头不够白,就用增白剂;西瓜不够甜,就打甜蜜素;腐竹不够黄,就用亮黄剂。至于学生夏天最喜欢的奶茶,除开奶之外,什么添加剂都具备,当然,营养学家会告诉你食品添加剂是无害的,可以大胆地放心使用,可是花钱买一大堆香精、奶精和淀粉类食用胶(珍珠)吃到肚子里,有没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最后,说到饮酒,那就需更加小心。孔子告诫“惟酒无量,不及乱。”,但酒量大小,学生可是把握不好,一不小心就喝高的情形比比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的道理。”但凡喝酒者,有几人没有出过洋相呢?特别是年轻人,三杯两盏下肚,热血沸腾,自然豪气就冲上云霄,出格的事情往往就此高潮迭起。这样惨痛的经历,年纪大的人都经历过。故“喝酒虽好,不要贪杯”。一旦进入拼酒的死胡同,极易出事,还是远离的好。现在的学生体质较差的一大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酒量的更多,要是没控制好,喝出了问题,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所以,研究生最好还是按时到学校食堂就餐,哪怕品质差一点,不太合口味,至少不会花了钱买一大堆连小猫小狗都不愿意嗅闻的垃圾灌进肠胃,也不会在觥筹交错中迷失了自我,更不会因食品安全问题与餐馆老板酒后发生纠葛,那样的话,真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