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秀齐)我家亲戚里有个魔都小吃货,还有个魔都大吃货,自从见到了这一对欢喜冤家的网名,我就记住了上海大都市的这个“外号”,尽管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这大上海变成了“魔都”,一个颇具魔幻和喜剧色彩的名字。这一定是哪些个年轻人的恶搞,或者想说明上海这地方有多么摩登,以让人看起来魔幻般的高速度在发展着。看看浦东新区那一根根像擎天柱般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就可以有所感悟。
要说没去过魔都是假话,但说没逛过魔都,基本符合事实。上一次去魔都,大致还在十多年前,只是在某个夜晚冒着小雨从外滩坐游船在黄浦江上转了一圈,在次日白天花50元坐电梯上到当时最高的大楼金贸大厦88层观光了一下,然后去吃了一次城隍庙的上海小吃,其他没有什么印象了。
现在,上海已经有了四通八达的地铁,地下交通的发达与帝都有一拼,超级方便。从虹桥火车站打车到市中心要七八十元,坐地铁只要几元钱,感觉真不贵。跨越黄浦江不用再依赖轮渡和大桥,跨江隧道、跨江地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要是骑辆自行车走遍上海还有点难,据说自行车只能买票轮渡过江。要是能租个水上骑的自行车过黄浦江就好玩了。
随处可见的便利店营业时间很长,这点比帝都方便很多。
人多,堵车是大城市的通病,魔都也不例外,堵车似乎不分时日,堵你没商量。所以,上海很多人上海坐地铁上下班,高峰时间地铁挤得人透不过气。上周五正赶上下班高峰时间坐2号线,真领教了。自助买票都排队,在北京刷卡没玩过,人多眼花头发昏,只得求助旁边的小姑娘帮忙买票,丢人啊。发现魔都各条地铁换乘走的距离都不近,感觉地铁站的标记和站台不如帝都清晰好寻,比如在陆家嘴找地铁2号线是在一个没记住名字的商场的地下的某个地方发现的,要不是有人坐过......
人多,什么都排队,包括吃。跟着那两个吃货肯定少不了吃。不料在浦东的正大广场鼎泰丰吃个贵得要命的上海小点心要等叫号;在黄浦江边吃个哈根达斯冰激凌也要排队等座座。据魔都小吃货说,这些地方以前可没这么多人,魔都的人气真是与时俱进啊。有钱人多,多贵的东西都有人抢着吃!
再说说上海书市吧。上海人还真把它当个大事,到处都是广告。说是书展,其实就白了就是个售卖加推介会。上海上办事特认真,组织工作做得还不错,只是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人太多了,排队买票就得排几百米的队,花个几十分钟,然后,安检,进门,我以为让人人花十块钱是为了限制人流,要是不要钱,那还不挤出人命来?不想排队,就从黄牛手里多花五元买票吧,黄牛会钻营,魔都人也很精明,好像牛们没什么市场哦。进了门拥挤还远未结束,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形容一点不为过,这种嘈杂的气氛下如何能让人静下心来研究一本本充满书香味的书?
降价打折销售才是最吸引人的。至于书的价格,有珍珠翡翠价,也有萝卜白菜价,当然前者多是用来欣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冤大头来上当;后者才是用来消费的,让收银员腰酸背痛的罪魁祸首就是它们。书展不仅卖书,也卖杂物,与书有关无关的小玩意儿,很吸引人,价格不便宜哦。
禁不住打折的诱惑,很少在书展买书的我,也花不到一百元买了一堆打折书,其中包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看看真的卖得挺火,买来拜读一下,还有引进版的“可怕的科学”什么的。使原本已经减负的行李箱又恢复沉甸甸了。
分析上海书展为何这么火,大致几点,一是地理位置超好,南京西路的老展览中心,靠近市中心,交通极为便利;二是宣传组织工作做得好;三是上海人民文化素质高,爱读书或爱拿书装饰市房的不少。特别是带孩子买书的家长很多,不吝啬贵贱,一买一大堆。少儿读物,永远的热点啊,开始思考退休后有时间是不是也琢磨一下写点少儿读物什么的挣点零花钱。
书展上人生嘈杂,也夹杂是各种高低音喇叭的喧哗。各种所谓文化大名人啊,各种粉啊,还有不少自娱自乐的小文人啊,一齐亮相书展,也像是一次文人的大聚会呢。不常去书展,这回在魔都,真是见识了书展盛会的人气儿、文气儿、热闹劲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82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