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志)酒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也体现出了斑驳历史中的种种过往。提起酒,想必大家会信手拈来一些耳熟能详的掌故,如酒圣杜康,酒仙刘伶、李白等等的各种故事。甚至脑海中立马会蹦出一些知名品牌,如广受追捧的茅台、五粮液等。它们一直为人津津乐道,长盛不衰。
中国人好酒,且年消费量巨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长期以来,中国酒的消费均居世界第一。就在去年,外媒评出世界10大最爱喝酒国家,中国就位列第二(第一是英国)。而喝酒是否有益,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的公案。其实,喝酒是否有益,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有着不同的需求。那,何时该喝酒,该喝什么酒,怎么喝酒呢?
通常说来,酒有三种,包括白酒,红酒,啤酒三大类。各种酒的来源、酿造工艺及酒精度(指按容量计算,酒中乙醇百分比。如:葡萄酒含乙醇约11-16%,即11-16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代谢速度,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也是大相径庭的。
酒量基因定
中国那长久而深远的“酒文化”,驱使着人饮酒,好酒。可中国人,其实骨子里是缺乏‘饮酒基因’的。2011年,《人类遗传学年报》发表了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中国人普遍缺乏一种能将酒精迅速降解为乙醛的ADH1B基因。而在此过程中,乙醛还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帮助,才能降解为乙酸,最终被人体代谢掉。可不幸的是,中国人中50%的人恰恰又还缺失乙醛脱氢酶这种关键基因。最终,由于此酶的缺失,造成有毒的乙醛在人体内大量积累,对人体各器官造成损伤,伤害了人体健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会致使人脸部的很多毛细血管破裂,并造成脸部泛红,即“酒前公关、酒后关公”--红脸的由来。
2013年1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此研究中他们说到,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更大程度上是由先天,而非后天锻炼养成的。他们通过培育好酒的老鼠,证实了酒量可极大程度的通过遗传稳定的传递给下一代。
酒的是与非
有很多研究支持喝酒,说它大有裨益。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定量喝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25%。同年10月份《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还称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通过影响雌激素进而阻止乳腺癌细胞生长,从而防癌。而在去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喝啤酒是有益心血管健康的。上面说道,科学家发现喝啤酒后,血管弹性更佳。且特别注明,颜色越深的啤酒效果越好。其机理嘛,很可能是啤酒里酒精与抗氧化剂结合所致。
而也有很多研究认为,喝酒有害健康。2011年11月的《纽约时报》报道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对10万名护士长达20年的跟踪案例。通过调查后发现,酒精的摄入会使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上升,且此影响是累加的。2012年,著名的《自然》杂志指出:即使少量饮酒,也有害健康,会损伤和促成大约60种疾病的患病机会。而几个月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桑巴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可能并没有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此外,酒能伤肝,在国际学术界早有定论。大量研究显示,长期饮酒可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长期过量饮酒会损伤肠黏膜,肝细胞,还会使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