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很多场景和眼神在我脑海中闪现,我无法不去回想它。这个故事如果侧重于田文军慢慢寻子路最终又能找回儿子,给了大家希望,想必也能赚得观众们的眼泪和赞美。
可是,导演的用意并非如此,他似乎想表达的东西更多。当赵薇扮演的村妇李红琴跌跌撞撞的追着黄渤夫妇,当她蹲在警察局里面,小心翼翼的询问着自己能不能把儿子带回去的时候,我的眼泪竟然像看着田文军辛苦寻找儿子那万般无奈和绝望的神情一样流了出来,此刻李红琴,人贩子的老婆打动了我,竟让我也恨不起来,而后的事情的发展也出乎人意料的,此刻的李红琴变成了执着寻子的田文军,初中没念完的她开始笨拙的想要寻回自己的女儿。尽管孩子不是她拐来的,可是站在当今社会的角度,她和人贩子并无区别,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不会原谅她,法院不会帮助她,社会福利院也不会帮助她,而法官的那几句话简直将她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是的,社会舆论是怎么看把拐来的孩子在还给人贩子的家庭去抚养?
电影的结尾,李红琴意外的怀孕了,这对于一直相信自己生不出小家伙的李红琴而言,简直是一种信仰上的颠覆。不得不说那一刻赵薇表演,简直演活了李红琴悲剧的上半生。
电影里面有很多其他的细节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是关于政府公务人员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从田文军开始打电话给报告孩子丢失,警察的态度就是那种敷衍,外人,冷漠到这是件小事的态度,到后面,韩总办理生育证,坐在老式电脑面前,机械敲着键盘的办事员,态度也是如此麻木,冷漠,冰冷甚至拿出了按章办事的态度。还有社会福利机构的那个院长和法院。他们似乎面对了太多这种事情,像李红琴这种人,不属于社会和法律应该保护的范畴。社会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冷漠的。对田文军是这样,对李红琴也是如此。哪怕有一丝温暖的话语,让受尽苦难的人感到希望的存在,或许他们就不是这样的冷色调了。太多想要吐槽,不想牵扯太多。另一个是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自发的组织了寻子联盟,他们坚持一定要找到孩子,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希望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韩总是一个导演特别着墨的角色,从一开篇,他和妻子身着佛家服饰,就有些特别的不同,失去孩子的痛苦让他忏悔自己作恶太多,于是求助于佛法,佛法精深,却无法解救他失去孩子的痛苦。一想到自己的韩小宝就在自己一转身的功夫丢失了,悔恨成了他余生的全部的情绪,更让他难过的是,他“背叛”了自己的孩子,路途不是太远,而是没有了希望,石沉大海,不泛起一丝涟漪。张铎两处表演,一处唱人面桃花何处去,声音悲凉,充满了无奈的悔恨的难过的情绪,一处是从鵬鹏生日会立场后,他靠在墙上哭泣。这两处戳中了我的泪点。什么安慰都是无力的。
两个孩子的几处情节,也很让人动容,事隔三年之后,再次见到鵬鹏,已经不是原先的样子,只有额头上的疤痕还在。小小的孩子模糊了记忆,只惦记着家里的妈妈和妹妹,“没有人在家,妹妹没有饭吃”可以想见这个孩子是很懂事的,他照顾着妹妹,看到李红琴从马路那边奔过来,张口就是“妈妈”,可见他是想念李红琴的,对李红琴这个母亲不是说忘记就能够忘记的。也由此可以想到,在那个农村的家里,李红琴对这个不是己出的儿子是及其疼爱的。他到福利院看望妹妹杨吉芳,两人亲密无间的默契和久别重逢的喜悦,都汇聚在那一个小小的拥抱之中。小妹妹杨吉芳从两个月大就养在李红琴那里,小小的人儿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知道那个女人是自己的妈妈,妈妈会来接自己回去的。小家伙和李红琴在窗边的那次对视,什么也无需言语,就将那种思母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给我的震撼很多,写下这些文字似乎也没有能完整的表达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