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一致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超过《阿凡达》成为韩国最上座的电影就是因为电影里很强的“民族主义”。但我今天看的时候,注意力却完全在崔岷植和崔岷植饰演的角色李舜臣身上。对我来说,比起大家认为的电影宣扬的“主旋律”,“民族主义”,我更在意,也更受触动的是崔岷植和李舜臣他们个人。看到电影里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晚上睡觉做梦梦见自己死去的将领变成鬼魂回来找他的情景,李舜臣仓皇内疚,撕心裂肺的召唤他们时,那一瞬间我觉得崔岷植就是李舜臣,他将李舜臣简直演活了。就像他在韩国本土宣传电影时说的,他只是把身体借给李舜臣了。以前看他演电影就觉得他的演技实在太好了,今天看这部电影,却让我开始对他心生敬畏之情,透过他演的角色,我仿若感受到了他本人内在的震彻人心的生命力和魅力。
我不了解历史,所以也不了解李舜臣这个人,但只谈电影将他塑造的形象,觉得创作者的创作再加上崔岷植的演绎,赋予这个人物个人魅力实在太强了。他的毅力,他的坚韧,临危不惧,果决,深深的折服了我。比起民族主义,这个人物个人的优秀品质更吸引人。也许这就是电影的巧妙之处,没有刻意的宣扬民族主义,通过着力刻画英雄人物的形象,就自然而然的能够激发起人的民族意识。确实,看后面与日本人的海战时,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激奋的心情。
我喜欢韩国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配乐。看每部电影,他们的配乐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新世界》里的配乐到《鸣梁》的配乐。电影配的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真的给电影增色不少,很好的渲染了气氛,轻易就将观众带入到了那种情境中,让你产生共鸣,被感染,被吸引。另一种角度,配乐也是对电影的另一种诠释,电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韩国电影近些年越发出色了,以前只是觉得他们把握小场面把握的很好,今天看《鸣梁》,发现他们驾驭大场面也越来越成熟。电影真的拍的非常大气,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对双方军队的描写。当然还有电影的主题。看多了古装影视剧从权术阴谋的角度记叙,偶尔看这种以大场面直观的战争为主的电影给人带来的冲击和震撼真的很大。单纯从观影角来看,很爽。似乎透过看电影的过程,将体内积蓄的无处宣泄的情感借此也宣泄了出来。
最喜欢电影里的两句台词。一句是战争胜利结束,朝鲜战士在船舱里,一位战士说,不知道我现在受的苦后人能不能知道,另一位说,肯定能,要是记不住那真是狗娘养的了。另一句是最后李舜臣说的,这个深仇大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电影导演编剧作为艺术家,我想比起充当政府的宣传者,更愿意表达的是自己身为艺术家想说的,想给人们传达的。那不是什么政治,而是朴素的天下大同的愿望。
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