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说投资很大,又是《纸牌屋》的出品方,志在比肩《权力的游戏》,搞一出轰轰烈烈的杀之歌,观众们的好奇心被吊得很高。我嘛一心想借此东风,打着学英语的名号学历史,过过眼瘾。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看了两集,大失所望。
3. 身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美国人自然是有胆气、有气魄拍马可·波罗和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搞基的故事,但也要看谁拍。有乔治·马丁的原著撑着里子,有HBO的精良制作当面子,《权力的游戏》想不火也很难。同样的标准去比较《马可波罗》,里子、面子尽失。唉,准备看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4. 第一集,马可·波罗开口讲述他在沙漠的故事,坐在皇座上一脸倦容的忽必烈脸突然亮了。皇帝让马可·波罗接着往下讲。这一幕,容易让人联想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5. 此乃生死存亡之刻,人头落地与否,就在于马可·波罗的故事是否能够吸引统治大半个世界的忽必烈的好奇心。这极其重要的一幕,本来需要大力渲染,竟然被导演给敷衍过去了——忽必烈不愧姓忽,真的太好忽悠了。
6. 《看不见的城市》里,大段大段奇魅的想象,随便抄几段,配上几场画面,也比剧中的胡诌什么「沙漠的夜晚如泣如诉」可信。我知道,人人爱听故事,统治疆域空前绝后的众汗之汗忽必烈更是听故事大王,他就凭马可·波罗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能骗得了吗?
7. 贾似道是「蟋蟀宰相」不假,电影里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行径似乎也符合「奸相」的设定,但是那蟋蟀长得真像螳螂啊。尽管我读书少,但我见过蟋蟀。
8. 我知道,我知道,人人都爱东方文化,北美的汉学/历史非常牛逼,但阿不里哥之叛,竟然是由马可·波罗微言几句给揭露的,这兄弟情也忒经不起考验了,导演们也忒不把北美高大上的汉学家、历史学家放在眼里了。蒙古人是幼子继承制,身为拖雷幼子,阿不里哥天然具有继承合法性,他也是经由蒙古贵族推举上台,光明正大、刀光血影地来争汗位的。
9. 如果我是此剧制片,我一定会过问过问这几千万美金究竟花什么地方去了?阿不里哥和忽必烈四年之战,竟然简化成哥儿俩一夕坐谈,然后第二天当着千军万马的面,两个人在两军阵前当阵厮杀。四年之战啊,贾似道还想趁着这个机会休战呢,你特么三五下就完了?
10. 阿不里哥和忽必烈那一战,千军万马也明显是CG制作,蓝天绿草地,真假,那戴着面具的军人——是找不到这么多东方面孔的演员是不?总而言之,这场戏真的太省钱了。怀疑钱都被导演组给私吞了。
11. 忽必烈兄弟的打斗,既不中国,也不蒙古,想一出是一出。倒是很容易让西方观众联想到《圣经》中的该隐,兄弟相杀的原罪有没有?莎剧般深刻有没有?悲天悯人有没有?我真的只有呵呵了。
12. 导演绝壁是影迷,货真价实的。因为好多场戏,都能看得出来是在向电影大导致(chao)敬(xi)!
13. 一场戏,马可·波罗跟盲武士学武,抄的是《黑客帝国》尼奥向墨菲斯学武的那场,连镜头、布景、走位、动作、慢镜都学得很认真耶!
14. 另一场戏,马可·波罗与公主朱珠纵马追逐,不用说,当然是向华人骄傲、西人最熟悉的《卧虎藏龙》取经啦。抄得这么明显,连台词都不换,瞎子都能看出来了。
15. 哦哦哦,我知道制作方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一定是演员片酬,让演员脱衣服的片酬。东方人嘛,都是荒淫无道酒池肉林,就像上海酒吧里的小姑娘见着歪果仁就死乞白赖贴上去。当然反过来,我们看美国人的性解放何尝不是如此呢?
16. 忽必烈可汗有个后宫,叫什么「昆布利特」女孩,成天一丝不挂,个个床上功夫了得,专供他忠心臣子们享受。不过,这个后宫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原型,不在中国不在蒙古,在波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山中老人」,一手豢养了一批身手非凡的刺客,因而威震中亚,我觉得山中老人的后宫想必是这样的——不过在美国红脖子眼中,伊朗跟蒙古肯定差不离啦!
17. 这片儿的钱肯定花在宣传上了,上映前吹了多大的牛逼啊!我本来抱着虔诚、学习的心情,梳洗完毕才来看的。才看两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都一眼看到底了……也好,牛逼吹破了,果断弃剧。
18. 卡尔维诺在世的时候不知道,反正现在好多人扯大旗怒吼马可·波罗太会吹牛逼,把别人的事安自己身上了,就是一大忽悠!事到如今,这事儿都没完,学界还争议着呢。
19. 心疼陈冲。心疼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