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总要讲究两个字:情、理。若干一件事被人称赞“干得漂亮”,是既合了情,又合了理。如果办事臧否不一,那是缺了其中一个。若直接被人戳着脊梁或脑袋骂,必定是既不通情义,又不达法理的。理,放到《镖门》中来说就是规矩。规矩贯穿了《镖门》的整部剧情,也是这部剧探讨的核心所在。
《镖门》的开始,马镖头夹运私货擅改镖路从而被人劫了道,被刘安顺按照规矩赶出镖门。以此来看,刘安顺的处置并无不公之处。但正是马镖头的自裁,使刘安顺直到离开太谷都在被人刁难和唾骂。
人情是天性便带着的,而规矩却是文明开化后产生的。很多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更容易首先想起人情,故而为人情破规矩也是顺理成章屡见不鲜了。即便破了规矩惹出麻烦来,也不会有多么刻薄的指责。相反,若是为了规矩不要了情义,就会被人指责“铁石心肠”。
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刘安顺反而成了造成马镖头之死的罪魁祸首,以为他不通人情。刘安顺也一直固守自己的底线,不肯低头,因而即便他送了马车给马大嫂,也不被人接受这份人情。
很多人觉得自己有人情而了不起,可以和更多有人情的人指责刘安顺。却忘了规矩大于人情,才能使框架内的事有序运转,人情大于规矩,大乱将至。情与理一条线之隔,很多人却模糊了这条线,将人情凌驾于规矩之上。
马镖头的自杀一直是我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若只是为了挽回脸面与声誉,留下妻子与儿子,总觉得不能理解。直至李希平说出“镖门规矩,凡允许自裁者,死后可以重入镖门”,才明白也许马师傅不是为了脸面和声誉,活着会被逐出镖门,自裁可以重入镖门,镖门对他来说才是寄身之处。
《镖门》的故事安排在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大变革时代,人的思想在变,政治制度在变,生活习惯在变,一切都在变化着。而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打乱了人的传统思想,更何况身在乱世朝不保夕。在人心不稳之时,规矩的探讨则更加深刻而复杂。
那时候已经出现了火车飞机,镖行原有的车拉马驮会受到冲击,连戴海臣都想不通镖门未来的路在何方。镖门所守的规矩,也迟早会随着镖门的消失而消失。规矩是否还要守着,戴海臣和刘安顺这对师徒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规矩必须要守,规矩是根。然而刘安顺也说:“规矩可以变,但是规矩的魂不能变。”
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规矩也不可能不变,它要变得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抱着残条旧文入棺材,落后的规矩,有不如没有。社会在变,规矩要变,但规矩的魂不能变。规矩的魂,是人恪守规矩的意识。
李希平对刘安顺说:“守了一辈子的规矩,到了,规矩还是没能保住镖局。世道变了,大家都在变,没有人再守什么规矩。”规矩救不了镖门,镖门的消失是时势使然,这不是一人之力能改变的。若是不守规矩,镖门只会更快的消失。
《镖门》所探讨的规矩的意义,在而今也必须要有回响。
规矩的制定是约束人的,却也是能给人最大利益的。规矩能让世道变得有条不紊,能让人心沉稳下来,将一切的乱归于理法之下。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镖门逐渐消亡的时代又不同,但是各种规矩仍在,规矩的魂也必须要在。
路是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做事要讲究合情合理的,而不是总说着“规矩是人定的,我说立就得立,我说破就得破”。为人情破规矩、投机取巧、钻营奉承、侥幸成功渲染的多了,不守规矩的人也就多了,人心浮躁,规矩乱了,世道也就乱了。
规矩不止匡治世道,也匡治人心。乐无律难成曲,尺无度不能量,人没有了规矩,就少了能撑直脊梁的精神。
《镖门》所蕴含的意义,是十分值得人深思的。2014年的最后,《镖门》给了人太多惊喜。以《镖门》作为四星时代的终结,希望规矩的魂永在。
于逸扬,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