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rincesspluto)很期待的第2部,竟然是哭着看完的(哈哈哈,不是装逼,是泪点太低)。当初,第1部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增添了科技元素的“理想国”。以及永恒的主题,爱情~单一vs多元;恐惧vs智慧;对人性的怀疑vs无私派的坚守;集权vs民主;派系vs血缘……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社会学命题。这一部,比上一部丝毫不逊色,我木有失望。
关于社会构建的各种理想描摹,已经有很多,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到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有太多太多。但是原著者对社会整体的五大类的划分依然令我感到振奋且耳目一新。如果不恰当地类比一下,无私派就像这个世界的水元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是流动的,包容的;无畏派就像火元素,有着生生不息的燃料和内驱力,充满斗志,勇气,行动力,身体力行地去创造与革新这个世界;友好派就像风元素,它们把平和,友善,礼貌的絮语由内而外地传递给他人,以文明尚礼的方式最大化避免冲突,化解仇恨;诚实派就像土元素,它脚踏实地,诚恳忠实,崇尚以道德约束和公正公开的法律管理个人与社会;博学派则像除去其它有形元素以外的第五元素,以太,他们理性超脱,智慧超群,重视精神层面的终极延伸。
不过,正像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你若以为博学派是最有资格担当统御者角色的派系,你就错了。电影中博学派的头目珍宁有一段关于“讽刺”二字的,非常精彩的台词,你可以领略到博闻强识,伶牙俐齿的博学派貌似是多么轻而易举地就可洞悉人心,撩拨你的愤怒,控制你的情绪于股掌。而在肉丝姐那从容自信的表情背后,那段喋喋不休的显台词背后的隐台词,实则是对博学派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另一种”讽刺“。如果说,后现代社会最大的文明特征是”反讽“,那么在这部电影中,此处是一个十分精妙的隐喻,我自作多情都将其看作是作者对唯智主义心态的怀疑和否定。
插一句啊,我实在是太爱肉丝姐这个角色了,没有她的反衬,所有激越慷慨的梦想,都不足以壮美,不足以感动得让我落泪~她那偏执,冷酷,一丝不苟,不近人情的较真态度,有多少是代表博学派原旨中的求真精神?又有多少,是出于权力拥有者的贪婪野心?她不肯认错,直到最后“砰”的一声被毙命,她仍然在沿袭了200多年的“路径依赖”下执拗地坚持己见,她一路猛追不舍的“异类”,其实正是她自己,就像男主麻麻所说的,“噢,你以为自己人缘儿很好是伐?”把别人看作异类,总想排除异己,统领天下,其实每个人都是异类,每个人必修的课题就是对分歧者的包容,与分歧者共处下去。
与肉丝姐形成截然相反对比的,则是女主翠西,五个情景测试的最终一关,不是无畏,是友好。实在太欣赏著作者这种编排用心,开放的,积极的,友善的被看作是更高,更有挑战性,也更充满希望的一种社会发展的进路,而不是一味地防御戒备,或贸然黩武。第五关测试在模拟场景和真实场景间来回迅速切换,双轴叙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实在大赞!
翠西的性格塑造,拿捏十分到位,勇敢者的无畏,博学派的睿智,诚实派的正直,友好派的宽容,无私派的担当,她“五毒俱全”,武功盖世。可是,当在测试情境中她对妈妈说,她不勇敢,她怀念以前的安全,她是不是个错误的存在,为什么她不能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我便落泪了。真实的你,与别人眼中无所不能的你,也许是懦弱,坚强的两个极端。每个人都有面对人生逆境时的彷徨与无奈,深深共鸣。
当她在经历Final test友好测试的时候,最后真正的敌人,出其不意,却也意料之中,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你练就得有多勇猛,就对自己的杀伤力有多强。当那个敌人恶狠狠地说,“我就是别人眼中的你”,朝你猛地来一拳的时候,陷入退无可退的绝境,我如何“杀死我自己”?实际上,关于这样一个”镜中自我“,是每个人认识自己,探索世界的参照,但也是障碍和局限。只是我们很少去真正考虑如何批判地看待镜中自我,而只是一味地在忙忙碌碌中,更加努力地为”镜中自我“而活,入戏太深乃至都骗过了自己而不自知。
这是个无解的困局。出路在“友好”二字里,她想起友好派领导者说的对人,对己的宽容。她缓缓放下拳头,轻轻闭上眼睛,面带微笑,她选择放过自己,放过自己,是对自己的宽恕,也是与自己的诀别。用一种仁慈,平和的方式,摒除一切积习和成见,她终于超越了自己。就像一种自然而然地代谢过程,最后的胜利来的充满艰辛险阻,又似举重若轻,顺理成章。
这部分歧者2,"绝地反击“,反击的是谁?反击的是人类在现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积累下的自我设限和囚禁。当人们蜂潮般向那传说中的高墙走去,我在想,那堵”高墙"到底是什么构筑的?是钢筋水泥吗?不是。是五派系世界构想创始者的独特发明吗?也不是。我更倾向于认为,那堵墙,恰恰是由无私派的反面,自私;诚实派的反面,虚伪;无畏派的反面;恐惧;博学派的反面,愚昧,友好派的反面,暴力,这一切任性固有的缺陷本身所构筑的——最顽固,最浑厚——但如果你能选择“超越”,它会一点就破,不攻自破的,心之墙。正如肉丝姐的死守着自认为的真理,迷茫而遗憾地死去,与翠西在与自己的一番深刻对话,达成和解后,继续迷茫地活着一样——我们不是问题,我们是答案。自觉地与世界站在一起,接纳每一个分歧者。活着,本就如此。
最后想说说爱情。对这样的style从来都毫无抵抗力呀。所有的爱情,都庸俗而美丽。先是自下而上的彼此倾慕,”高看“对方。然后是自上而下的关切拥抱,把对方“看小”。我知道你离不开我,我随时为你停留。不管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传奇,我深深懂得,心疼你的脆弱和恐惧,随时出现在你身边守护着你。
补充编剧自己谈的该原著的灵感来源:
维罗尼卡·罗斯: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正在学习心理学中的呈现治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法是通过反复呈现患者所害怕的场景来治疗焦躁和封闭症。患者最后会适应而不再害怕,这个疗法很管用。我就想也许可以把这种疗法科幻化。设定一个人物游荡在最黑暗的记忆场景和最恐怖的噩梦之中。所以整个故事的源头来自这个想法,慢慢变成了一个系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