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狄)吴宇森的电影,为什么比张艺谋和冯小刚的悲情色彩浓烈?吴宇森,为什么有情怀而张冯只能玩感情?或许,看完这部电影,你就应该有答案。这部电影完胜《唐山大地震》,完胜《归来》。为什么?因为它,有高度有深度重情怀,而不只是眼泪,而不仅仅眼泪,而不仅仅贩卖眼泪。在华语电影导演里,有情怀的不多,会讲故事的不多,多的是什么呢?多的是摄影师美工出身的张艺谋们,他们拼了老命大多只拍出构图的深度,拍出颜色的对比度,结果呢?很美很美,只有美,没有情,只有美,没有情怀。只能煽情,不能感怀。这就是情怀和煽情的本质区别。
吴宇森的情怀,从他的《英雄本色》里就一直存在,这仿佛是存在于他血液里的因子一般,纯粹,热烈,激动,没有一丁点的矫揉造作,没有一丁点的刻意和虚情假意。这部电影比起同类型的灾难大片《唐山大地震》的优势,正是有情怀,却丝毫不煽情。这部电影类似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却丝毫不逊色于后者,或者说这就是华语版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有细节有质感有份量,完全称得上史诗般的华丽之作。三张照片,三段感情,真诚真挚,是情怀,非煽情。炮火的硝烟,已经完全被影像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所掩盖。那些被迫的人性,是生命长河里的不朽怀珠。我一直认为,哭,并不难,让观众哭更加简单。看这部电影,你可以哭,也可以思考,可以边哭边思考,可以不哭但思考。总之,在哭或不哭之后,多多少少会让你思考,因为思考总是最难,这比起哭重要得多,这就是情怀和煽情的本质区别。
那么这部电影的情怀在哪?在乱世浮生的蝼蚁般生存的小人物里,在自然浩劫的奔波里艰辛的爱恨情里。人性的渺小、闪光、阴暗,故事的荒凉、悲壮、忧郁。无论是旧上海还是昔日台湾,在吴宇森的镜头下,还是还原出情怀的质感。这是一种温暖的镜头下的人文关怀,这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年过古稀,依旧壮志未酬的老导演的态度与精神。
已经无需去在意为什么分为上下两部这个伪命题了,即使像我这种根本没有看过上部的人,当我看完全片后,依然会感动依然会泪流。不是被煽情的剧情泪流,而是被剧情背后那个导演呈现出的情怀而泪流。军官生死不明,太太独守台湾,这是故园亲人的情怀;青梅竹马也因政局变化,被乱世冲散,这是缘分发小的情怀;底层的小人物,萍水相逢,却只能接受覆水难收的命途情怀。所有这一切,看似煽情,实则非也。所有这一切,只因情怀二字之重,而非煽情二字之轻。重量感才是史诗级别电影的尺码,在华语电影里你能记得起的史诗电影有哪些?如果你,暂时不记得,请可以从现在起,记得这部电影。
最为可喜的是,这部电影里的群演甚为精彩。章子怡演出了她自《茉莉花开》之后进步的演技。她再也不是一个只会一味耍狠的玉娇龙或是宫二。底层的人物迸发出她影后的水准。而金城武则一如既往的稳定,佟大为的隐忍,秦海璐,俞飞鸿一众的惊艳表现,都毫不逊色。
华丽丽的——————————————————————分割线
然而,事实却是一场滑铁卢,这部电影在上映到现在的排片量少得可怜,观影人数少得可怜,而且要命的是口碑更加不好。一代枭雄的精心3D巨制,迷失在小四们的油脂粉末涂抹的光怪琉璃之下,情怀最终输给了煽情。金城武加章子怡输给了大鹏加杨幂,辩证了整整半天,这上文可怜的1000字,也不如削尖了小巴的腐女加小鲜肉们。当炫富和自黑,当段子和广告只要稍加修饰,就可以堂而皇之在影院掠取上亿票房的时候,老吴会不会突然在自己的房间里,想起自己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我,不当大哥很久了?”
然而,事实却是,谁会跟你讲什么情怀?90后谁记得多少吴宇森?撕逼撕名牌,比积淀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容易走进小观众的内心,谁要情怀,只要演技?谁为历史买单?谁为电影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