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vyTsui)纪录片,实在不感兴趣的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制片人雷建军说这是唯一一部完整纪录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片子。前前后后花了4年时间,筹备、调研,往返就是2年。2013年9月开拍,拍了14个月。又用了一整年时间做后期。投资有700个人参与众筹,前四个月经常就断粮了。最后这700个人的名字打在字幕上时,背景是全片最美的高原星轨。出品人路伟说,现在整体运营和气氛比《大圣归来》要好。如果票房上不能回收,可能未来三五年纪录片会特别辛苦……当然这些对于普通观众都不重要。
首先,这个片子关注到的群体很吸引人,登山向导。很多人觉得定登珠峰是件牛逼哄哄的事,看完你会发现那些我们难以企及的海拔高度,是这些向导们领到的工作任务。所以我这种不算特别阳光正面积极的人,特别喜欢“客户”这个词和“客户”与向导们共同行进的那部分我自我揣摩出的“对比”,一群人的梦想与另一群人的信仰和现实之间的碰撞,甚至让我觉得讽刺。
其次说到信仰,片中海拔最高的寺庙里的僧人说,喜马拉雅是我们心中的神山,现在人觉得登上她是时尚,我能说什么呢。其实主创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和含糊的,希望观众们自己去理解西藏和西藏的现代化进程。但这一句,至少我更加觉得,城市人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是建立在踏着另一部分人的信仰的基础上,这样就与侵略者无异。如果要思考,那么我们该不该去、以什么形式和态度去,值得思考。
说到现代化进程,让我觉得主创的态度明晰了的,是片尾那些即将成为新的向导的藏族孩子们。有雀斑、眼神透彻的脸上,神情局促紧张,进入登山学校的原因是“听说这个学校很好”“考上了内地的学校父母不让去”…他们未必知道这样一份因为城市人来登珠峰而需求旺盛的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已经被动成为了我们经济和文化发展对藏区带来的影响的一部分,细思极恐。对了,特别是这片的英文译名,Paradise,不是Heaven……
不足的是,虽然纪录片不用死抠剧情,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即便是纪录片,在大量的素材之下,仍旧是可以剪出大致清晰的梗概的。可惜前半段还是太散。这跟焦点人物确定的时间晚和不够丰满有关。
当然……你不去想这些问题,它仍旧非常好看。一双绑着冰爪的登山鞋的特写,那样俯瞰众生的角度,差点看哭我。因为这个角度让人觉得我们身处的这个自然太牛逼,它千百年来就在那里,无人时在那里,有人时包容你,在她面前,我们的梦想、情怀、追求……都被一一接纳。
咦……我明明是想说画面好看啊!嗯!画面超级好看!那些虚无缥缈的云雾、被冰爪铲出的冰屑、随风飘扬的经幡……不是人人都能登珠峰的,在大银幕上看看也不错咯。(我不是发行方派来的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