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uou@)<本文可能有部分剧透>嗯,作为英剧的死忠粉,实在是喜欢这一部电影(这一集剧)。为了在看之前不受外界干扰,我关闭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星期,今天看完,终于才把朋友圈再次打开。
很喜欢里面的细节,转换到维多利亚时代之后,从语言到行为上,大部分都符合了那个时代。以语言为例,比如在现代版中,花生卷福二人互称“Sherlock"和”John",但是在维多利亚时代,也就这一版中(后称维版),他们互称“Holmes”和“Watson". 比如,在现代版二人第一次见面,Sherlock报地址的时候说的是”Two two one b, Baker Street", 但是在维版中,Sherlock说的是“Two hundred and twenty-one b, Baker Street。 还有现代版中,Sherlock说 The Game is on. 而在维版中,他说的是"The Game is afoot." 除此之外还有影评开头,魔法特神神叨叨地接受维多利亚时期221B的场景,那个鹿头某名地戳到我的萌点,不管是现代的耳机,还是维多利亚的喇叭,都有一种高智商怪人的幽默感。其他的详细细节,各位可以在上面我推荐的两篇影评中找到。
还很喜欢里面3层梦境的设计,一层套一层,跟第三季第三集完美结合,并不让人觉得这部剧是与这个系列彻底失去联系。夏洛克大战心魔莫娘这一段,觉得特别激动,感觉Sherlock终于可以告别多年阴影了,仿佛整个人都升华了一般。所谓鬼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所谓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跟我一起看电影的梦梦说,感觉这一集并没有很吸引人,因为案子破得太简单了。梦梦没有看完完整的前三季。很多没看过前三季的观众似乎也有这个看法。我可以理解。但是对我来说,追了三季的粉丝,感觉这个复活新娘的案件破得简单理所应当(简单到);这个案件可能简单,但是这部电影不简单,破这个复活新娘案是为了证明,为什么Moriarty回来了,它最终要证明的是Moriarty到底有没有死绝这个问题。所谓声东击西,抛砖引玉。三集练下来,大部分固定观众的智商已经练得很高了,所以已经会自动去脑补没有的破案过程,且自动视大Boss Moriarty为更重要的内容。案件神马的,不过是大Boss的小喽罗干的喽,打击小喽罗哪有打大Boss来得爽呢?哈哈。
嗯,看到豆瓣评分只有7.1,感觉有一点小难过。可能大多数被名气吸引来的朋友,不是特别理解里面的细节,作为独立的电影,可能觉得情节布置得不够好。我个人觉得,其实这本来就是一部剧的番外,本来的播放渠道就是电视,跟前后都是有联系。由于国内最合适的引进渠道就是进影院,因此才会成为大家以为的独立影片。就好象唐顿庄园的圣诞特辑,依然是承接前面的内容而进行的意义,这部神夏的圣诞特辑也理应如此。不过,希望看了这部影片的路人们,可以借此机会去看剧、看原著,那么这部特辑也算是有一点作用。
还想说的是里面那个所谓专门为中国观众准备的中文梗“马蹄内翻足”(“翻”字还不见了)。英国人怎么可以这么逗。原著里就有“Club-foot",原指“洗脚城”(大保健娱乐城,你懂的),然而英国人用谷歌翻译把Club-foot翻译成了它的医学名词“马蹄内翻足”,呃,这个双关,实在是……太……网上还有一些对此的其他解释也超级逗。毕竟我中文和彼英文都是如此博大精深呀!
片尾专门为中国粉丝群体准备的访问,实在是,太!贴!心!了!房东太太好可爱~实在觉得魔法特和麦哥太厉害,编剧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有一点,片尾显示这部剧实在2015年1月,在伦敦拍的,2015年1月!我在伦敦呀!啊啊啊,又是错过消息的我!啊啊啊啊!我去过221B的拍摄地,不是Baker Street的那个。就是这个:
虽然网上早已流传出了资源,也有“贴心”小伙伴在拿到资源的第一时间评论并就@我。很感谢如此贴心。但是对我来说,看之前不掺杂任何外来观念,是我看推理剧的原则。也很感谢这位朋友变相地为我提了个醒:大量的相关评论和晒图即将在朋友圈上线。这几天我一直忙于考试复习,没有时间去看剧,为了避免被评论影响,我关闭了朋友圈功能9天,知道今天才再次打开。怎么说呢,我觉得制作如此精良的作品,应该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我不否认,BBC选择将此特辑在中国院线上映,必然是有想要大捞一笔的心思。但是,能赚着钱是他们的本事。去影院看,是对作品制作者的尊重。好作品尤其需要支持,否则以后让做好作品的人如何生存呢?现在电影票也不算高消费了,只要在院线上映,好电影,至少一刷去应该电影院看。不论国产还是外国,多多支持好作品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