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豆)“云中行走”着的美国70年代。云中行走》你真的看懂了吗?还是在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后背发凉,紧张到近乎把死死攥着的别人的手或是自己手捏断的两个小时的心惊胆战后,只是为囧瑟夫以假乱真的法国口音和影片特效在豆瓣上给个四星,出了影院不到10分钟就只剩在吃火锅还是吃烤肉两者之间的犹豫不决?
说实话,决定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是这种人。但是当影片结尾如同水墨般随着光影渐渐淡出视野的双子星一遍又一遍重新在脑海中浮现;那些穿着厚底鞋、喇叭裤、宽松袍子看似或叛逆或颓废的路人一同仰望着双子星间菲利普•帕特行走于云间的壮举。影片不仅把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与实现推到了高潮。更是70年代所独有的气质的又一次凸显,只是在这里它被双子星托举于天空之上、云端之间。
身为法国人的菲利普•帕特却在美国完成了梦想。那时的美国社会个性解放、嬉皮横行、创造力爆棚,充斥着性、毒品、摇滚乐、迪斯科、休闲服。年轻人宣扬民主,提倡自我。如果把八十年代的美国比作负责任的成年人,那么七十年代的纽约就是一个特立独行,叛逆自由的青年。这个青年的纽约是什么样子呢?它很疯狂,犯罪和毒品横行,时尚、艺术和音乐领域却灵感迸发。
当时美国经济不振,年轻人作为社会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群体,自我塑造成为拒绝雷同,颠覆传统、寻求反时尚潮流的叛逆形象,对服装规范的背离成为他们对服装价值的取向。服装不再单纯为了美,更为彰显个性,表达有些颓废的自我。
不论男女留起了长发,穿上最时髦的长及脚踝的宽松袍子,土耳其刺绣、吉赛尔、印度式外套、波西米亚......花里胡哨、繁复随性的服装充斥了这时的美国。嬉皮士们强调自由,穿他们愿意穿的衣服,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片中菲利普在电梯中偶遇了曾在巴黎圣母院前领略过他的的疯狂之举的 “合伙人”之一,Barry Greenhouse,在菲利普说服他入伙时,他回答“It's something only a twisted, antisocial, anarchistic, pissed-off malcontent would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You have your inside man.”大意就是:你这个扭曲的、反社会、反政府、不满一切的疯子,老子跟你干了!如Barry一样,其他几位合伙人诸如“御用官方摄影师”Jean-Louis,一路陪伴的筑梦知己Annie,恐高患者Jeff。都其实是跟菲利普志同道合,为他的梦想保驾护航的同路人。是一群有着独特视角,对生命对梦想有着不同理解和向往的年轻人。
而片中安妮的离开让大家在群里纷纷骂菲利普是个“负心汉”,人家姑娘豁上大好青春陪你作死,你不去帮人家完成梦想就算了,你好歹也送人家到机场啊!其实细想,安妮的选择也可以看做是当时女性觉醒和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体现和缩影。第二次妇女解放亦是一股颠覆社会“主流”思想的革命力量。一般来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又一场女权运动。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虽然女权运动中对于女性政治权利平等的诉求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对于身为艺术家的Annie来说,也许不依赖于已经名利双收的Phillip而是大胆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才是时代新女性该有的特质吧。
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可以把这部片子当做一部个人传记来看,你也可以把他置于历史大潮中视为其中一滴。也正是这无数滴看似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个体汇聚成了一个时代。他们也许走在云端,大胆又冒险;他们也许徜徉在街边,颓废而又璀璨。因为他们始终闪烁着后人无法企及和为之仰慕的光芒,就像双子星,虽然已不能再与象征着无限可能的“自由女神”遥遥相望,但是想必人们心中的“双子星”却依旧闪耀,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