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屋
春晚小品 最新小品 赵家班 岳云鹏 笑星大全

首页 > 影评 > 电影《云中行走》好看嘛

  (文/Neo Nie)用纪录片的视角拍摄的一部故事片。导演、摄像、演员等都没有大的硬伤,本文略去不表。我就评论故事。

 

  (一)
 

  男主菲利普和女主安妮是一对勇敢自由的CP(我内心的羡慕嫉妒恨满到溢出来,这样勇敢自由的两个灵魂能巧遇,也就只有在故事中才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发生。)勇敢是劈斩过所有拦路的疑虑,专注到痴狂地冲着梦想,我想到夸父。“It's really something”剧中菲利普的世界,观众瞻仰着他的所为,点着头鼓着掌表达着赞同和崇敬。观众对本剧突出的精神必定是积极认可的,“something”means everything。
 

  但是,具体是一种什么价值的实现?这种精神的胜利有否具体的可以量化的代表?瞻仰菲利普的观众、原著作者、导演都没有明确的描述,只是像夸赞夸父逐日,像夸赞西西弗斯一遍又一遍的推巨石上山一样,夸赞这种坚定无谓、执着专注的精神,是一种对可以满足马斯洛顶层幸福需求的肯定——这种精神的胜利必然是有意义的,或是为了世界和平,亦或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们眼含泪水,我们慷慨激昂必定是有意义的。理想主义者,看完会感动,又一次会被安慰——我猜想这是讲述这个的故事初衷。
 

  只是,这是又一次无谓的安慰。我在忧心忡忡,如果我是男主菲利普,我响应完双子塔的召唤,我已经给了这拔地冲天的原本冷血的钢铁混凝土以灵魂,我感受到了至上的喜悦,然后呢?这种喜悦就像高潮,我当下可以享受,往后可以回味,然后呢?总会有消退的时候,然后呢?是否虚空又将袭来,我的需求,或者更准确说是欲望必定会往更高更远处膨胀。我到生命消逝才会停下吧?或者,我是如何能实现最终的安宁?电影能不能更深层次一点探讨完这个问题,告诉我,这个故事的结局?
 

  (二)
 

  电影结尾,安妮要离开菲利普回法国:“u have achieved ur dream, now i have to chase mine”, 故事到这里似乎在跟我深刻爱的道理。爱如此自由,爱不是依附,爱首先是自爱。自爱却不自私,爱是相互理解、支持。爱是两个勇敢自由如此的灵魂才可以达成的挑战。简直让我汗颜,难以否认相较之我是如何的不够勇敢,如何的不自由,如何的差。难怪失败。注定的单身。如此的自贬不是消极挫败,反而是一种轻松,是受到点化,看到了出路。
 

  联想起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与她的灵魂伴侣乌雷,两人沿着长城,一个山海关自东往西行走,一个从嘉峪关自西往东行走,90天后,两人于二郎山会合,共计行程4000公里,然后挥手告别,宣告分手。22年后,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接受了1500个观众的凝视,她始终面无表情,直到有一天乌雷坐在了她的对面,她忍不住潸然泪下。或许艺术家站的高度确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们真正能理解爱情,能收获爱情,甚至能不再需要爱情。
 

  真是让人羡慕。只是,这是真的吗?
 

  (三)
 

  其实,我个人认为,本电影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情节被矫饰的故事,没有包含现实该有的深度。因为没有深度,所以带给我的安慰并不能到骨子里。
 

  当清晨日出的红光为繁花似锦的纽约城镶边,菲利普一条腿踏在钢绳上,另一条腿还留守在坚实的双子塔墙沿,那一刻我不认为他应该出发。我不认可他的出发——我认可菲利普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小孜孜以求地铺垫,在纽约一系列周密地准备,只是,还不够,相对于要实现的梦想,这种努力还只是一种轻描淡写——电影的描绘太过轻描淡写,我并不认可理想靠如此地轻描淡写就可以实现happy ending。菲利普的焦虑,随便“抓”来的伙伴的鲁莽,这些还算可以被克服。不能被克服的是主体架构的失稳:“Papa Ludy”教导过想要保命永远要亲自检查每一个绳扣的绑扎,菲利普原计划出发前要到达另一座塔顶去检查,只是计划泡汤,于是菲利普在钢绳上的出发,带上了无尽的不稳定;菲利普脚掌被钢钉穿孔,电影中连一针“破伤风”都不打——太过荒唐了。我并不熟知真实的菲利普(本电影通过真实故事改编)当年的准备工作实际如何开展,但是我并不认可要实现如此一个伟大的目标,却可以像这样粗枝大叶,疏忽细节。或许,这想突出的是追求一种狂野,一种刺激,因为所有的极限运动都无法预知和保证结果,成功都是一种侥幸,那么电影交代的方式并不对,我甚至要直言本电影讲述这个故事是一种欺骗,至少是一种矫饰,企图通过一个基于侥幸之上收获的happy ending告诉我说:上吧,去做一个勇敢的傻瓜。
 

  只是,我拒绝做一个真正的傻瓜,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尊重自然。另一个同类型电影“Point Break 极盗者”阐述的道理比本电影就严肃的多:我可以做一个热情奔放的,勇敢的傻瓜,我可以狂野刺激,我可以为了追求牺牲生命,但是即使是牺牲,是带着最庄严的态度,最大的敬意,最高度的尊重,为此付出的周密详尽的准备,每一毫厘都精确的计算。即使这样以后,“Point Break”的故事还是告诉告诉我们结果的不可预知,人生的艰难,“see u soon”in the other side.
 

  可能吧,本电影的特点就是想用一种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或许,除了刻画现实,应用矫饰来表达的艺术作品也有存在的意义吧,比如童话,比如冰心的“N寄小读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