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千岁)袁和平指导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说是李安《卧虎藏龙》的续集,在我看来没有“续”,充其量就是个重复。重复的还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权当作倒退来说也未尝不可。本来在武术指导行业里混的风生水起,结果出了这么一部垃圾,玷污了身上的光环,晚节不保。在袁和平从事电影武术指导的三十个年头里,一些经典的电影段落里袁和平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那些潇洒的动作戏成为了行业的标签,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一线武打巨星有如此成就也是拜袁和平所赐,包括许多好莱坞电影也是非袁和平不可,他就是票房的保证。但是局部指导终归是局部的,想要从整体上把握电影脉络,表达视觉语言,袁和平还差得很远。他根本不懂电影,《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存在致命的缺陷,票房的猛增在市场经济持续深化的中国是一种病态现象,也是悲哀。我总结了《卧虎藏龙:青冥宝剑》的五大致命伤,我们的武术大指导有着内伤不意外。
一、《卧虎藏龙:青冥宝剑》里的江湖不是“江湖”,最多是个“社区”
当初李安在《卧虎藏龙》里将李慕白手持的青冥宝剑功用刻意的弱化,重点在人上下功夫。江湖是人的江湖,兵器是冰冷的、客观的,神化“兵器”的作用就是死胡同, 它成不了电影故事发生发展的终极诱因,在宝剑的象征性上点到为止,这是接地气的艺术主张。袁和平这一部上来就是贝勒爷死亡,群龙无首,争夺宝剑成为主基调,整个电影就是围绕挣兵器来的,这样的原始动机撑得起复杂的江湖么,我表示存疑。李安电影里几个人物是不容忽视的,玉娇龙、碧眼狐狸师徒俩的戏份至关重要,也是李安表达江湖险恶的主要承载对象,这两个人物刻画的较为成功。一个是表面上清澈如水少不经事,却心存邪念的玉娇龙;一个是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碧眼狐狸。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善于伪装,这也是符合东方武侠的特征,隐秘、复杂以及宿命感。袁和平没有给我们一个江湖,何谈武侠?
二、《卧虎藏龙:青冥宝剑》里的主题思想在生硬的灌输,填鸭式的教育
怎么会有主题思想呢,袁和平在电影里还是有丝许良心的。卧虎藏龙系列电影的终极主旨即布道,维护正义的江湖秩序,唤起人性的终极关怀,呼吁真善美。那么在《卧虎藏龙:青冥宝剑》里到底有没有呢,有的。在李安电影里李慕白教育涉世未深的玉娇龙,传输正义的色彩即布道的过程。再高超的武艺没有一个干净的心灵也是无法驾驭宝剑的,这是李安精准的艺术感觉。袁和平只是通过一个“夺剑”“护剑”的故事向我们讲了一个名叫《一把宝剑引发的惨案》的故事,实在是干瘪的厉害。这样的故事是可以讲出点味道的,火候到位的话,江湖的侠气是会散发出来的。只是袁和平没有做到而已。所谓布道仅仅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对话,或者是旁白来实现的。没有从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故事的推进中进行挖掘,很肤浅,也很做作。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反面老大将死的一瞬间说的:不是人主宰剑,而是剑主宰人。所谓脱了裤子也引不起人的欲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卧虎藏龙:青冥宝剑》里人物的刻画是脸谱化的、概念的
袁和平电影里的人物都是先确定一种性格标签,有了这种底色,然后在找到对应的人物。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此出来的人物概念,脸谱化,没有鲜明的个性。具体到电影视觉表达方面就是强行将内裤穿在外面,愣是要让人认为性感。这是哗众取宠,赚吆喝的奴才相,不是一个严谨的电影人应该有的东西。甄子丹饰演的孟思昭是个新人物,类似于李安电影里李慕白的角色。无疑,这个角色是失败的。袁和平只看重了甄子丹的商业价值以及动作优势来选角的。这一角色的承载主题是侠肝义胆、内敛厚重、武艺高强、维护正义的正面人物形象,可是袁和平充其量做到了两点。护剑不等于维护正义,主动揭榜应招护剑仅仅是为了私念——对秀莲的私情,当然这也是孟思昭人物出场的必然安排。但是如此重要的动机的强调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眷顾私情,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这一动机的勉强交代破坏了电影的整体精神面貌,人物刻画很糟糕。
四、《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剧本与李安电影毫不相干,厚颜无耻的贴近前作进行圈钱
这一部电影改编自王度庐小说《鉄骑银瓶》, 而李安《卧虎藏龙》则是原创剧本。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仅凭“江湖”二字被袁和平厚颜无耻的联系在一起,其真实目的是打着续集的幌子强行圈钱,辱没了电影的名声。这是献媚,也是伎俩,不是正常的电影营销手段,我呼吁李安可以就此起诉袁和平,断了袁和平的发财梦以及不真实的“导演梦”,让其遗臭万年万劫不复。这让我想起了在西安街上一个三轮车卖书的书商,我看见一本印刷粗糙、纸张质量不堪入目的贾平凹新作《废城》以及一本书名封面上落款叫做“金庸新著”字样的书籍。是一个笔名叫做金庸新的人写的,但是这样也能让一批人买错或者误看。我不知道这样的思维能力是怎么产生的,心里暗自佩服。正如我们的武术大指导袁和平,他破坏了观众对他的印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五、《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没有江湖侠气,只有乌烟瘴气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乌烟瘴气的武打场面,袁和平在人物构图方面明显是个软肋,他的特长仅局限于一招一式的动作强调当中。在人数众多的武打环境中没有逻辑,主次不分。不否认在终极大决战的戏份里袁和平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答卷。甄子丹泰山压顶式的从塔的顶端将反面bos压下来以及最后空中交换兵器一刺的情节很带劲,算是优势方面发挥的有板有眼。但也仅此而已。冰湖打斗和最后决战的动作戏是电影最重要的两次打斗,但是气氛不对称。冰湖打斗有种飘逸、舒缓的节奏,而最后的决斗则显得生猛了许多,节奏较快,放在一部电影里对比较为明显,让人不适,这是硬伤。 作为武侠电影如果没能从武打情节里发现狭义,那么就是失败的。电影的“气”就不存在,没有骨骼,难称站的住的电影。乌烟瘴气倒不少,还有看罢离场的晦气。
综上,《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是中国武侠电影发展到如今不成气候的标志性作品。深邃的电影主题在表达上出了问题,人物的性格不饱满,电影人态度猥琐、技法杂乱无章等等,这样的艺术嗅觉只会把后来人带入死胡同,赢了票房,输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