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小八卦,大概从史泰龙当年走红开始,香港、台湾片商引进他的所有影片都喜欢加上威龙两个字,以此来标识影片的特殊属性,后来进一步推而广之,施瓦辛格、尚格·云顿,甚至是一些如今已经不广为人知的动作明星,都沾光不少,开创了美式硬派动作电影的潮流。几十年之后,已经年过花甲的史泰龙凭借《敢死队》系列翻身之后,单打独斗的首部影片,北美地区片名《爆头》,进入内地之后,再度更名为《赤警威龙》,虽然同样跟剧情不太搭界,但是却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怀旧意味,大概也能借此把许多史泰龙的中年粉丝,也勾进电影院去。
对于史泰龙早期影迷来说,《赤警威龙》显然要比凑人头的《敢死队》味道更加纯正,游走在正邪边缘的标志性人物,打不死的硬汉故事,简单粗暴,却拳拳到肉的动作设计,以及男主角标志性又臭又硬的个性,都承袭了史泰龙电影的一贯风格,或许新生代影迷会认为不够热闹,不够烧脑,不够时髦,但是史泰龙啊,要的不就是这个味儿吗?
当然史泰龙也并不是完全食古不化,比如他找来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逐渐开始走红的韩裔明星姜成镐搭档,警贼搭配的剧情模式,同时也是致敬导演沃尔特·希尔的成名作《48小时》。在片中,成镐办案不离黑莓手机,而老派的史泰龙依旧是兰博式的丛林战法,两人之间因年代差异产生许多火花,使得原本简单的剧情多了几分史泰龙特有的反讽意味,更凸显出史泰龙一贯的电影哲学,最简单的往往最经典。
《赤警威龙》并没有象《敢死队》系列那样,大玩爆炸烟火秀和枪械展演,只是通过一起并不复杂的黑社会勾结政府官员的案件,来完成史泰龙的个人秀。全片动作场面并不炫目,大多数都是搏击场景,当然片尾一场甩斧大战设计得还算很有新意,不过稍微可惜的是,受内地电剪限制,原片中一些飙血镜头被剪掉,这一段决战戏稍微有点不连贯。但是最终年过花甲的史泰龙还是靠自己打不死的硬汉精神,战胜了从《王者之剑》穿越而来的翻版阿诺·施瓦辛格,向观众证明了,他仍旧是那个打不死的兰博、洛奇,等等。
影片故事发生地是美国黑人聚居区新奥尔良,所以最终的大反派,与政府官员勾结的黑帮头目居然都是一个黑人知识分子,要搞的项目也是强拆废旧发电厂。当然,配合史泰龙的风格,对这位黑帮大佬的处理相对有很多错漏,反而是强化了法国雇佣兵,也就是与史泰龙硬碰硬的那位小帅哥,曾经出演《王者之剑》,以及《冰与火之歌》的杰森·莫玛。甚至连史泰龙的亚裔搭档姜成镐都不如他表现亮眼。
此外,全片电影配乐有浓重的新奥尔良乡谣摇滚风,沉稳的鼓点,沧桑的曲调,搭配史泰龙老骥伏枥的演出,别有一番风味。正如影片中的史泰龙一样,简单粗暴,不善言辞,但是内心情感同样丰富,而且偏执地相信自己的拳头就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