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马人)很多际遇都让我自己觉得十分神奇,就像我与这部片子一样的缘分一样。嗯,我想应该可以用缘分二字来定义我与这部片子的相遇。很久没去学校图书馆的期刊杂志室了,今天下午去翻看翻看了书架上的杂志,找到电影杂志这一栏,发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期杂志,翻看了一篇《少年班》的影评。作者的对于青春片的一些观点我再赞同不过了。不久之前也和朋友一起探讨过关于青春片的一些问题,的确,青春片大概始于《那些年》,之后的《致青春》《匆匆那年》等等影片也相继而来,相同的是这些青春片大都描述的是80后,90后等一代的青春往事,而这些影片的时代背景都很模糊,影评的作者举例《左耳》,以大陆以台湾以香港做故事背景都可以,以此为代表的青春片更多的都是在讲述个人的感情,疯狂,忧伤等等,这些忧伤,这些疯狂,好像和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没有什么关系,而这些片子引起的也只是观众对于过去的一种怀旧。所以说我对《少年班》的好感提升了一个度,毕竟肖洋导演对于青春片给出了一种新的定义,除了缅怀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们对于历史中发生的事情的一种重新的思考。
于是,我在今天晚上学校的观影会上遇到了这部片子,而这部片子也正好为我呈现了一场对我来说陌生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浪紧密相关的,让我觉得真正沉重的青春。如果说《少年班》在现在的青春片里前进了一个阶梯,那这部《不朽》必定是又前进了一个阶梯。作为电影爱好者,由衷地为中国电影感到高兴,即使是在商业片市场大,大众审美处在一个相对不高的阶段里,还是有电影人带着态度,带着新的想法,新的点子,带着真正的思考和情怀在做电影的。
先不讲这部片子怎样,单单是导演的诚意就已经让我充满敬意。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在社会环境相对平稳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父辈祖辈经历的一些沉重,一些无力丝毫没有体会,因为感受不到,所以选择渐渐遗忘,甚至除了在中学的教科书上有所了解之外,对于历史,对于发生在我们出生前的那些过往没有多少了解。龙应台曾经在《目送》里写过那么一段文字,她说:“我总觉得,或许是艰辛贫困、相互扶持的记忆,使得这一代的中年人特别疼惜他们的长者,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那昂首阔步走过半岛酒店、走进豪华商厦、从头到脚都是穿戴着名牌的一代,当他们是中年人时,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父母呢?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淡漠?还是一种把一切都看得理所当然的无聊?”作为年轻一代,我深感惭愧。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了解了解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祖辈所在的时代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而这部片子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遥远但十分陌生的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种种。导演也说,这部片子里单个人物的故事性没有处理的太强,人物在时代的大洪流下显得格外渺小无力,虽然没有切身经历,但我相信就是如此。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的WG时期在历史当中也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段惨痛的历史,从WG时期到80年代,一代人从年轻变年老,一代人从年幼变年轻,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对于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不管是在WG中埋下仇恨的坐地虎,还是曾经威武神气的方紫云的父亲,亦或是六个主人公,就如导演说的一样,人们像“小鱼苗”一样被时代的惊涛骇浪裹挟着向前,有时候选择都是被动而行的。当然,80年代,那也是一个极为美好的时代,对片中方紫云对鲁小然说的那句“让我们一起为实现文以载道的梦想而奋斗吧!”印象深刻,年轻人们高呼理想,渴望比烟火还要灿烂的“未来”。另外,想谈谈鲁小然。导演说鲁小然是软弱的,而我们要勇敢。我只同意后半句。我不觉得鲁小然是软弱的,他只是平凡,他应该是大多数人的一定程度上的缩影,很想问一句,有几个男孩儿在别人拿着刀子顶在你脖子上的时候,明知力量不敌还拼命去送死的?反正我是觉得,鲁小然的选择再真实自然不过了。生活就是如此,有时候生活没有那么多不怕死的勇士。不过,国庆是勇敢的,翠翠也是勇敢的。还有就是想说一点我对于这部片子除了主题之外的欣赏之处:剪辑。至少我觉得这部片子没有多余的人物,每个人出现的人物都有所交代,哪怕是最后的坐地虎,一个闪回镜头,回到WG时代站在墙角的那个男孩脸上,一切缘由便都交代了清楚。还有高考时的那一段,太壮烈了。青春其实是残酷的,历史也是,生活则更是。
这部片子触碰到了敏感话题,审片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也略为含蓄,闫然导演能在如此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坚守本心很不容易,为导演点赞。很是喜欢导演的这种安排,其实不请明星大腕的确会让表演的呈现更为自然,至少不会让观众有心理因素。当然这也会造成影片宣传不能大面积覆盖,没有明星效应,还要迎来观众对于这些演员演技的挑剔。不过,再大的明星也会被挑剔,毕竟众口难调。今晚颇有感触,对于电影,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了。物欲横流,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对于本心的坚守。在我看来,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做电影,首先,我们得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