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瓜南瓜 )一个人去看的。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票房太低上了微博,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上映了。豆瓣8.4,讲的传统文化没落,必须看啊。电影很好,悲壮,悲凉。好像看到了时光的痕迹,历史的无情嘴脸。风雨哈佛路里女主说过,历史就是你和我。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往往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渺小得微不足道,最终都免不了化为漫天黄沙里的一颗尘埃,谁还记得呢。
人即如此也罢,但在这个现代的文明世界,很多文明也在被渐渐吞噬。唢呐,啊,好久远的记忆了,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才会想起我也曾经见过它的余晖。很小的时候,也许只有四五六岁,那也应该是九十年代末了,那时候就是唢呐已经开始没落的时候了。结婚的请唢呐,办丧事的也请。人太小,不懂什么艺术,只知道有时候吹得好听,有时候吹得难听,难听的占多数,偶尔听一次还不错的。隐约记得有次很新奇,拿了一支来吹,鼓了半天腮帮子都疼了也只听得见吹气声。后来那个匠人说,还要加一个小小的塞子才行。就像电影里三爷告诉蓝玉的那样。这群人一般都坐在一个单独的位置,不太有参与感,小时候每次都喜欢好奇地盯着他们看,也是隐约记得,那时候那些唢呐人吹起来的时候很卖力,很陶醉,还有一点神气。那个时候在农村,各家办事吹唢呐的还比较普遍,貌似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十来岁,再跟着爸妈去这些场合,就开始出现音响架子鼓小号长号这些东西,再后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没见过吹唢呐的踪影。
想想也是,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消失的。不情愿但是无可奈何。
三爷临终时,让天鸣重振游家班,出于不甘,出于不忍,作为吹了一辈子唢呐,已经把唢呐融进血脉的匠人,这个心愿显得好悲凉。唢呐人丢了唢呐,和那群望着洋乐队的美女流口水的混混打了一架开始,就注定了这门技艺将会衰败,那场架不过是最后的抗争,因为每个唢呐人心里有不甘,有不服,还有失望。看,让你别吹的,不是洋人,不是吹着洋乐器的人,是那些喜欢洋乐器的人。你吹得再好,还不是对牛弹琴,牛还不愿意听。被一脚踩烂的唢呐,已经暗示了它们和他们的命运。再往前走,再不服气不甘心,也只有丢了唢呐,扛起背包,奔波生计。这个时代,毕竟先得满足物质,再去满足精神。吹一辈子唢呐的下场? 你看到啦,街头卖艺,别人看你可怜,给你丢两个硬币,丢得那么随意大方,连听也不用听,也许更不知道你吹的是什么玩意。天鸣的未来也似乎已经注定,要么违背誓言,放弃唢呐,另谋生路。要么继续坚持,可他才二十多呀,截然一身,太难了。
天鸣答应他试试,但是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了,唢呐不可能东山再起,陈列在博物馆,被记录在档,不被遗忘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或许还有一段录像,偶尔有人看看,知道它存在过。以后,大概一个唢呐匠也找不到了。这只是很多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个时代太不一样了。发展太快太快,快得留不住什么东西,什么都会被取代,不是风水轮流转,反而更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去不返。最后天鸣为三爷吹的那首百鸟朝凤,是在哀悼三爷,哀悼唢呐,哀悼所有被淹没在历史里的曾经和为之奋斗过的人。
三爷最后的微笑,像是顿悟,也许是最终屈服于现实,明白大势已去,难转乾坤。自己吹了一辈子的唢呐,看惯了悲喜,也该参透世事无常,明白曾经拥有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历史面前,最后你我都要认输。我们拥有这一生,无愧自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三爷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