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ouisgiles)先避开投资方对这部片子的“炒作”不说,单单就这部影片的质量来说,的却是不尽如人意的。首先从剧本的角度分析,全长108分钟,但很显然不是三段式剧本。开头的建置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来:天鸣的父亲为了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把天鸣带给焦家班掌门焦三学唢呐,天鸣原本并不喜欢唢呐,但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还是踏上了从师学艺的路途,建置在开场10分钟左右从师娘嘴里吐出“百鸟朝凤”的时候基本完工。
随后可以看出,主人公游天鸣的戏剧性需求是:守护自己发下的誓言,努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传承、发扬老一辈的唢呐精神。但吴天明导演对情节点一和情节点二的设置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原本按照悉德菲尔德的理论,情节点是一个“钩子”,能够钩住剧情向新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本片中,几乎看不到情节点设置的痕迹,就像是死人的心电图一样,平的。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么我觉得焦师父让天鸣也开始学唢呐是第一个情节点,天鸣率领的游家班和洋乐队的对抗则是第二个情节点。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子的情节点然并卵?作为钩子也未免太直了吧!
接着加入析影片对人物的刻画。 焦师父让天鸣开始学唢呐之前,是先让悟性更高的的蓝玉接触唢呐,蓝玉也确实比天鸣学得更好,但所谓的唢呐精神要求接班人必须是德行更好的那一个,所以天鸣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焦三爷的接班人,在蓝玉走的那一天,焦三一大早就起来避开了蓝玉,为的是以免自己心软把蓝玉留了下来。然后。。然后蓝玉的这条线就失效了!然后我就知道了吴天明是多么保守的一个导演,明明可以在天鸣和蓝玉之间设置些很好的戏剧性冲突,可他偏偏就不,这间接导致了影片一直处于一种疲软的状态,真令人痛惜。
作为本片唯一亮点的演焦三爷的陶泽如的表演,甚至可是说是救命稻草的表演,才构建起一个仗义、固执、老派、善良的老一辈艺人的形象,这一点无可挑剔。但作为主人公的游天鸣,则刻画地不尽如人意,原本在第一幕本该花大笔墨描写学习唢呐的艰辛,就直接从剧本层面被零零散散的小事件给抹杀掉了!最后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顺从父亲的心愿,犹豫寡断、固执的、善良的坚守唢呐这一门匠活的小人物 。何得可悲!
还有那个不忍吐槽的情节点二所在的场景设置,竟然把洋乐队和唢呐队伍同时放入一个景框!难道拍的时候就一点不觉得突兀吗??不觉得这样拍很幼稚吗?还加入了一个故意丑化西洋乐器以显得传统乐器很高大上的人物,但这样蓝玉你就有理由先动手打人啦?然而,我觉得本片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剧本上,而是吴天明导演想通过剧本表现的价值观上。像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拯救昆曲势在必行”一样,当作为新事物的西洋乐器对代表旧事物的唢呐等传统乐器构成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时,我们真的有必要抓着手不放吗?如果一样事物是注定要灭亡的,我们再花力气去拯救真的有用吗?这是值得每个人沉思的问题。
再者,那种来自中国传统家庭的来自家长制的压力竟然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银幕上,好像导演对“长辈要求你做什么,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的言论深信不疑,真令人惋惜啊!不扯什么中国电影的未来,真心希望往后的第六代第七代导演不要再重蹈覆辙了!最后再来分析下技术方面。
关于摄影,多么稀疏平常, 机位基本上处于固定状态,可以理解为资金不足,租不起更多的摄影机,但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在拍焦三爷酒后吐真言那一段的时候,突然变成了肩扛拍摄,立马就展现出一种以静衬动的效果,大快人心。
还有画面色调,看后半段时还以为会模仿《美丽人生》的手法,使画面逐渐由暖色调变为冷色调。。。但我还是太天真了,再往下看又变回了暖色调,然后后面就一直不伦不类地转换来转换去。,特别是结尾那里啊,上坟都用暖色调?搞笑吧。不过最后的超现实手法确实有点小意外,毕竟吴天明导演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坚持古典主义的保守派啊。
第一次以专业理论来写影评,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可能这么快的写完,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但是。。就这样吧,睡觉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