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凡影猫)毋庸置疑,本片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式娱乐片。和许多流水线上产出的作品一样,它从故事到人物、从结构到节奏,都给予观众似曾相识之感;但与此同时,在其中也包含着一些独到的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影片以一个长镜头作为序幕,完整记录了宇航员们的一次抓取航天器的任务。一般说来,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更易调动气氛、产生节奏,顺便将创作者的想法强加给观众。但在此段落中,摄影机始终站在旁观者的位置,随着紧张忙碌的宇航员们游走在太空舱间,展示了实际环境的同时,目睹了事件前因后果的观众对宇航员们的心情、任务的困难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反而更有了一份参与其中的实感,以及由此而生的紧张情绪。在此期间,镜头还用了类似“T”字形的走位,将所有人物乱而有序地调度出来。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巧妙的长镜头使用,它用一种最简洁隐蔽的方式,完成了对空间的交代、人物的出场和情绪的铺垫。
但很可惜,除此以后的段落中,就没再见到这样的长镜头手法了。这也与影片不时迭起的高潮有关,毕竟短镜头利于营造窒息的气氛,况且还是在这样封闭昏暗的环境中,效果更佳。好莱坞的常规演出,往往是困境出现——解决困境——困境平复的模式,并伴以亲情/爱情相左右。本片大体遵循了这一法则,但也出现了可喜的区别。区别之一,是“情”的线索在本片中直接被省去,也就是没有支线。原以为吉伦哈尔与丽贝卡的角色会产生一点爱情的火花,可最后被证实这不过是观众的一厢情愿罢了。一条主线支撑起全片,故事简单了,但也紧凑了,可以勉强看作是一种形式上的叛逆。
可问题就在于,“情”的展示似乎比理想的省去了更多。尽管直觉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宇航员相亲相爱如一家人,他们也用台词在这么努力告诉着,但实际上我们并没能从行动上真正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仅用“生子送书”这样仓促的刻画,还不足以从“熟人”的层面过渡到生死之交。当然,扁平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娱乐片的通病,指责本片的同时也要看到背后的成因。
区别之二,也是最大的区别,是创作者舍弃了大团圆结局。当镜头推进、发现救生舱中是被外星生物缠绕的吉伦哈尔时,我脑中忽然想到了《人猿星球》。后者的主人公想回地球,却最终发现自己一直都身处地球;而本片中的主人公不想回地球,最终却回来了。其结果是,一个是地球被毁灭之后的绝望,一个是地球即将被毁灭的恐慌。若论思想深度,《人猿星球》的设定肯定要更胜一筹,但这并不代表本片的结局就是拙劣的。相反,其给予给观众的回味程度,对于影片整体性的提升,尤其是放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层面上,无疑是一次胜利。单纯地设想,若选择让女宇航员的角色平安返回,除了能令观众长舒一口气之外,想必不会再有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了。创作者可谓抓住了避免沦为平庸的机会。
《异星觉醒》就是这样。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真正优秀的恐怖惊悚片,可以令人从后怕渐渡到深思。